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尔街日报》6月23日刊登评论文章,称面对中国低价电动汽车的冲击,美国的做法是加重关税,欧洲则是与中国抱得更紧。

在这篇题为《欧洲对“中国冲击2.0”的反应:与中国抱得更紧》的文章中,作者费尔里斯指出,中国大量低价电动汽车冲击美国和欧盟市场,构成“中国冲击2.0”。

近日,美国和欧盟虽然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有着本质不同。拜登政府5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税率大幅拉高至102.5%,直接将中国拒之门外。欧盟6月宣布拟最高加征38.1%的关税,税率远低于美国,虽能削弱中国电动车的成本优势,但不至于让中企却步。

而且,欧洲关上一扇窗的同时,还给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打开一扇门。文章指出,欧洲官员很大程度上支持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制造商,以及像比亚迪、奇瑞等中国电动车商分别在匈牙利、西班牙投资。欧盟加征关税,也是在含蓄鼓励中国制造商将工厂转移到欧洲。目前,中国在欧洲设立的电动车工厂已有8间,只要使用够高比例的欧洲本地生产零件,这些欧洲制造的中国电动车就不受关税影响。

欧盟的做法效仿了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年,里根政府一边限制日本廉价汽车的进口配额,一边鼓励日本制造商在美建厂。然而美国不想对中国故技重施,因为美方认为不同于日本,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而欧盟的安全隐忧在美国,准确地说,在于特朗普卷土重来。文章认为,特朗普放话对所有外国进口商品全面加征10%关税,这无疑告诉欧洲别跟美国心连心,还帮助中国缓解与欧洲的紧张关系并继续打入欧洲市场。如此一来,欧中的工业和技术联系会增强,中国汽车品牌虽被美国扫地出门,在欧洲却会越来越吃香。德国汽车产业“教父”杜登霍夫尔称,考虑到于特朗普胜选机率不低,欧洲应加大接纳中国以作为避险。“中国制造商将能帮助我们加速迈向未来...成长最大的地方是亚洲不是美国。”

而美国只能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荣鼎集团欧中事务专家巴尔金表示,鉴于欧洲车销美数量是销往中国的两倍,“如果欧洲汽车工业继续与中国深度整合、美国车业彻底与中国脱钩,很可能到头来弄成美欧间紧张”。费尔里斯指出,对欧洲而言,欧中汽车产业合体还有一个附带红利:美国电动车市场可能落后于欧洲和中国,因为美国的技术较差且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