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年,定州之战,8千魏军与10万鲜卑骑兵对决,魏军连胜10场。可惜,武悼天王不听部下劝说,意气用事,被慕容恪兄弟反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虎晚年,在册立储君问题上栽了跟头,相继杀了石邃、石宣。尤其是虐杀石宣,以及打击东宫10万人马,惹出了大祸。

石虎称帝,大赦天下,却不包括发配边疆的10万东宫士兵。如此,他们在梁犊率领下,从河西杀回洛阳。

梁犊起义,后赵乱成一锅粥,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借助这个机会,冉闵崛起,夺取了后赵江山,屠戮石氏宗室。

冉闵建立“冉魏”,其他少数民族首领也分割后赵的遗产。辽东慕容鲜卑、内地姚弋仲、苻洪等也割据一方。

冉闵,也叫石闵、李闵。冉闵力大无穷,有万夫不当之勇,跟楚霸王项羽是一类型。可惜,冉闵有勇无谋,又意气用事,栽在了慕容恪、慕容垂兄弟手里。

351年,冉闵率20万大军围攻襄国,准备消灭石衹,彻底拿下后赵。石衹不敌,去掉皇帝称号,向姚弋仲、前燕皇帝慕容儁求助。

冉闵处理不好民族关系,成为大家的劲敌。姚弋仲派姚襄出征,慕容儁派悦绾征讨,石琨也率军增援襄国,援军总计十万。

人数上,冉闵有优势,但围攻襄国太久,士兵早已疲惫不堪。如此,大将王泰提出建议:“坚守营垒,不要出击,联军松懈后再反击。”

王泰无疑是正确的,联军气势如虹,鲜卑骑兵、羌族骑兵骁勇善战,岂能直接对决。要知道,姚襄号称小霸王孙策,不好对付。

速战速决,对联军有优势,但持久战就未必。很简单一个道理,联军各自为政,谁都不服谁,日久必生事端,冉闵才有机会逆袭。

起初,冉闵想采纳王泰意见,但法饶一顿劝说后,冉闵居然拍案而起,直接与联军在平原上对决。

冉闵勇猛无敌,直奔石琨大军而来,与联军展开厮杀。姚襄、悦绾骑兵包抄侧后,与冉闵展开混战,石衹又率兵出城攻击,冉闵陷入了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冉魏以步兵为主,又持续作战一年,虽说兵力数量优势,但面对四面围攻,也是难以招架。

双方厮杀一天,冉闵惨败,率十几个骑兵逃到邺城。20万大军,要么阵亡,要么被俘虏,要么投降,几乎全军覆没。

襄国之战,让冉闵损失惨重,伤到了元气。冉闵回到邺城,石衹立刻派刘显率7万兵马围攻,试图一举灭亡冉魏。

冉闵不服输,亲自率兵出战,在阵中来往冲杀,居然灭了刘显。冉闵继续进兵追击,又夺取了襄国,找回一点尊严。

但是,冉闵的20万大军没了,如今一些小胜利,还不足以恢复元气。此时,慕容儁已经入关,攻取幽州、蓟州,准备攻入河北。

慕容儁南下,与冉闵北上意图冲突,双方势必有一场大战。但是,冉闵兵力不足,粮食更是短缺,被迫离开邺城去常山找饭吃。

面对慕容儁咄咄逼人架势,大将董闰、张温建议:“鲜卑骑兵人多势众,又连续获胜,我军人数少,疲惫不堪,不能直接对决。”

张温没有错,冉闵带8000兵马去筹集粮食,慕容恪、慕容垂兄弟则是10万大军。再则,慕容儁又准备御驾亲征,冉闵岂能有机会。

对冉闵而言,打持久战,慢慢消耗鲜卑骑兵锐气,同时补充自己的兵马,再寻找机会决战才是上策。

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都是少有的豪杰,是慕容鲜卑的扛把子,不是一般人能对付得了。冉闵勇猛不假,但智谋不如对手。

襄国之战的教训,冉闵没有汲取。冉闵对着张温大怒:“我立誓夺取天下,连慕容恪都搞不定,还有什么威望让别人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冉闵决定出击,与慕容鲜卑骑兵在定州进行一场战略决战。定州之战,成了冉魏王朝的坟场,冉闵为自己的意气用事买单。

8000对10万,还是步兵对决骑兵,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步兵能否吊打骑兵,就要看谁来指挥,刘裕的“却月阵”可以,冉闵则有点难。

冉闵自恃勇猛,率兵奋勇拼杀,拿出楚霸王项羽的架势,在平原上与鲜卑骑兵混战。

不得不说,帝王亲自上阵搏杀,魏军还是爆发出巨大的威力。平原交战10场,慕容恪都是兵败一方,屡战屡败,却阵脚不乱。

慕容恪善于驾驭士兵,即便屡次失败,却从容整理队形。冉闵以步兵为主,击败鲜卑骑兵,却不能发起追击,无法打歼灭战。

此时,慕容儁御驾亲征,朝着定州杀来。冉闵担心自己陷入包围,便决定把鲜卑骑兵引诱到丛林中,然后一举歼灭,在慕容儁到来之前结束战斗。

冉闵撤兵,慕容恪展开追击,魏军且战且退。慕容恪渡河追击,冉闵即将退入丛林,但意外出现了。

慕容恪知道冉闵的计策,他可不想栽在森林里面。慕容恪打算诱敌出击,在平原上消灭魏军。

此前平原决战,鲜卑骑兵打不赢魏军,如今就有把握吗?慕容恪有办法,慕容恪决定以连环马迎战,然后两侧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