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旅网

2024年6月20日,纪念何顺信先生诞辰100周年《张韵何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京剧院京剧艺术体验中心举行,众多的张派名家、琴师及中国戏曲学院的部分教师参加了研讨会。京剧名家吴汝俊先生特地从日本回来,参加了本次的活动,并且发言。

吴汝俊先生一直在国内外致力于国粹京剧的推广与传承,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次回来参加活动,也是不忘初心,带着感恩之情和感激之心,缅怀何先生的教诲,为守正而创新,弘扬国粹京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汝俊先生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纪念京剧音乐家、教育家、著名京胡演奏大师何顺信先生诞辰100周年。这不仅是对何老师伟大艺术成就的缅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让京剧艺术在全球发扬光大。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天空。在这广阔无限的“京空”里,名家荟萃,犹如百鸟争飞。其中何顺信老师以他独有的艺术风采,使人们看到了京剧艺术的春天,心中涌现无尽的诗情。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艺术的生命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厚积深研、博采众长,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也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目的是艺术创新,结果是独树一帜。何顺信老师正是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实践,达到了这一目的,获得了这一结果。

作为京胡和京剧艺术的晚辈,我深知,没有何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指导,就没有我今天在京胡京剧艺术上的成绩,何老师不仅在艺术上给予了我无尽的帮助,更在精神上鼓舞了我。他是一位真正的导师,他的教诲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

我出生于江苏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父亲是作曲家、京胡演奏家吴乐常,母亲是京剧老生演员吴凤楼。在我孩童时期,父母经常在家创作京剧。从两三岁起,我便开始用手摇电唱机听大师们的唱腔,4岁学戏,9岁学琴,12岁考入安徽省淮南市京剧团,是当时全国最小的国家公务员,15岁带着工龄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从小对艺术的耳濡目染,加上专业系统的学习,让我对中国戏曲产生了特别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1977年,我和妹妹吴小妹一起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这让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基础。

今天,我想借此重要的机会,给大家分享一段不为人知但极为重要的历史,包括《芦荡火种》、《年年有余》等几十部代表剧目的张派艺术通过这八本曲谱得以完整呈现,这些曲谱包括唱腔的记谱方法和演奏的曲谱方法,上行为演唱记谱,下行是伴奏曲谱,这种形式极大地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这些曲谱其实是我父亲吴乐常和他师兄弟王文才先生用手刻的蜡版纸一张一张用手工印刷出来的。在1980年,我和妹妹将何老师和张君秋大师所创作的曲谱带回中国戏曲学院交给了当时的曹宝荣老师。后来经过翻印后又重新出版,终于和世人见面,也成为了学院的重要教材。何老师和张君秋先生都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认为有人能整理,记录,标注下来,这是对他们一生创作结晶的肯定。

22岁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先后担任了李维康、耿其昌、李光、刘长瑜、王晶华、李欣、杜近芳、袁世海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琴师,并担任了中国京胡与京剧学术委员会首任会长,这让我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升华了琴艺和新京剧作品的创作。

在我和这些艺术家合作时,何老师经常来把场,不仅是在创作京胡轻音乐和京胡组曲《三国志》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

后来组曲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又亲临指导。1985年,我的第一张京胡轻音乐专辑《虞姬泪》问世,何老师和张君秋先生亲临四川饭店,参加了出版发行仪式。1986年,在昆仑饭店录制“第一届戏曲春节晚会”时,也得到了作为总策划的两位先生的指导,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两位先生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厚爱和期待。1989年在我应邀前往日本讲学和传播国粹期间,何老师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的艺术创作每次我回国看望他时,都会请他继续指导我学习张派艺术的精髓,特别是在新京剧的创作上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肯定。

他对我策划的《贵妃东渡》充满期待和赞赏,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将京剧艺术推向国际舞台的信念。在日本的岁月里,我结合京剧各门派和歌舞剧等姐妹艺术形式,经过创作、研究、探讨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和演奏演唱风格。这些创新吸引了国际观众的关注,也获得了国内同行及爱好者的鼓励和赞赏。尤其是我妻子陶山昭子的家族,曾在中日之间架起过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曾为孙中山先生、宋庆龄女士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这种历史纽带使得社会各界人士在他们的感召之下喜欢中国人,爱上中国文化,为我们开展艺术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了独特的土壤。昭子同何老师也多次见面,得到了何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觉得老师像她父亲一样,和蔼可亲。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应邀录制了中央电视台 11 频道的《跟我学》栏目长达70多集,阐述了京胡与京剧演唱的关系。15音乐频道的《轻音乐合奏曲》长达30集,9频道和4频道的2014年获得六部委颁发《中华之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称号》的荣誉,都是在各位老师们的帮助、认可和奉献之下,才能有这个成绩所以每每这时,都会感念师尊们的教导。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何顺信老师,不仅是缅怀他的艺术成就,是传承他的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何顺信老师的一生,是对京剧艺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一生。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最后,让我们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何顺信老师致敬。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为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吴汝俊2024.6.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汝俊先生演奏代表作、京胡交响组曲《三国志》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汝俊先生新京剧代表作《孟母三迁》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汝俊先生新京剧代表作《爱心观音》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