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中国戏曲,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戏曲艺术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本专栏将聚焦于戏剧新空间的探索与实践,展示各种新颖的演绎形式与创意,探索表演空间的无限可能,挖掘戏曲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使古老的戏曲艺术与时代接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期文章以上海宛平剧院、长江剧场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剧院如何以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展现戏曲文化,全面提升剧院的艺术表现力与文化渗透力,着力拓展戏曲文化空间。

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发生、成长、成熟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求变、创新、发展的历史,其艺术生命力体现在伴随着不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换句话说,戏曲艺术自身始终都在着力拓展塑造包括演出空间在内的戏曲艺术的文化空间。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演艺理念持续更新的今天,古老的戏曲艺术正孕育着新的发展力量,跃跃欲试新的突破与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宛平剧院 正门

宛平剧院携手长江剧场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联合推出“ZUI 国风 IN 国潮”2024年度演出季,以戏曲和其他戏剧演出展演为中心,将国风国潮融入演出剧目、场景打造、创新样式,集合“家门口的大剧场”和“闹市区的小剧场”共3个剧场空间、2个演艺新空间,精心推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等105台500多场优质演出与活动。剧院以富有创造性的新颖方式展现戏曲文化,全面提升剧院的艺术表现力与文化渗透力,立体呈现集传承体验、教育推广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着力拓展戏曲文化空间。

构建传统经典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宛平剧院 大剧场

坐落于徐汇区中山南二路859号的“上海之扇”宛平剧院,是整个建筑以中国古典戏曲中常见的折扇为设计灵感的专业化、现代化戏曲剧院。剧院始建于1988年,2021年扩新升级后,包含一个996座的大剧场,一个262座的小剧场,一个有可收纳式座位209座的“戏·聚”演艺空间,一个含40座杜比全景多声道电影厅的影音体验中心和一个专业排练厅。在以戏曲演出为核心的宛平剧院,首要构建的是传统经典的空间。依托上海发达的经济与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宛平&长江在“ZUI国风 IN 国潮”2024年演出季中,倾力呈现京昆沪越淮评弹等多元剧种、曲种的传统剧目与经典作品。戏曲艺术的审美传统、艺术传统和文化传统,集中立体地凝结在长久传演的优秀剧目中,尤其是各剧种、各剧团长演不衰、流派纷呈、影响广泛的传统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宛平剧院 小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宛平剧院 戏·聚空间

优秀的传统戏尤其是骨子老戏是演出季的重头戏,如京剧老生名家傅希如领衔主演的京剧《将相和》,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赴会、长街挡道、负荆请罪几场戏,歌颂忠臣良将廉颇、蔺相如,勠力同心、一心为国的历史美谈,又展现了“李派”老生,以及“裘派”花脸的“辅赵邦”“得罪老将礼不让”“在金殿定官职是非难辨”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沪剧传统经典剧目《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荟萃近十个经典沪剧流派,融汇几代艺术家的创造,代表着上海沪剧院的艺术风格;昆剧《牡丹亭》、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锡剧《珍珠塔》也是久负盛名、传唱数十年、曾被多位名家演绎的经典传统剧目;越剧青春版《舞台姐妹》、都市新淮剧开山之作《金龙与蜉蝣》的演出聚焦的是经典创作剧目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打造创新活力的空间

继承艺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是历久弥新的重要话题。艺术是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存在。艺术的生命力即一件艺术品能够被大家所接受,以及接受的时限。就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戏曲艺术整体而言,其生命力的表现就是持续被老百姓喜爱,并不断展现生机、获得发展。老演老戏,老戏老演,着实要不得。新题材、新形象、新技术、新理念及新剧目的创作与推动,是戏曲生命力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宛平剧院 旋转楼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宛平剧院 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族学生打卡宛平剧院

引进戏曲新剧目,推进戏曲创作探索实验,是宛平剧院、长江剧场打造创新性活力空间的重要手段与文化追求。在上海市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黄河路35号,有一座沪上第一家剧场——长江剧场。其始建成于1923年,原名为卡尔登大戏院,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东方夜巴黎”,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长江剧场”。重新装修后具有先锋性、实验性、创新性的长江剧场,是传统戏剧与新兴的“黑匣子”剧场模式相结合的“戏剧匣子”,包括“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小剧场。在长江剧场展开传统戏曲与先锋实验的对撞,如此契合剧场的文化地理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一戏一赏 评弹《高博文说繁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一戏一赏 越剧《皇帝与村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一戏一赏 台下热情观众

同时,几部越剧小剧场实验作品带给人们持续的触动与思考:越剧《假如我不是嵇康》通过“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悲剧命运,由“范(瑞娟)派”小生王柔桑展现嵇康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命运与内心挣扎,进而追寻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越剧《洞君娶妻》以寓言的形式与特点,探讨对爱情的幻想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完美的洞君情郎的幻灭浸透着人生的局限、悲苦、不得已;越剧《宴祭》以五代十国为背景,通过虚构的月、雩等人物形象对爱情、生命、道义的抉择,揭示人性的斑斓、晦暗与命运的无常、复杂;越剧《微神/Vision》由老舍同名小说改编,吸收了原著优美的文学性,以诗化意识流的手法讲述爱情悲剧,编织主人公隐秘、幻梦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宛平剧院&长江剧场“ZUI国风 IN国潮”演出季发布现场 傅希如、裘丹莉演唱《赤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一戏一赏·戏曲进校园-复旦大学 史依弘教学《锁麟囊》片段现场

京剧《龙潭英杰》、淮剧《火种》、沪剧《苏河十八湾》、越剧《好八连》等剧目则将目光投向革命历史、当代现实生活,呈现一部部现代戏新作品。其他艺术样式优秀作品,诸如芭蕾舞剧《朱丽叶与罗密欧》、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话剧《骆驼祥子》、话剧《名优之死》、越剧《甄嬛》等文学与舞台剧交相辉映的剧目,共同营造着充满激情与活力、探索与追寻的新空间。

塑造戏曲文化的空间

中国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是华夏文化之精粹。戏曲文化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戏曲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其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戏曲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看戏、听戏曾是中国老百姓最主要的娱乐内容和生活方式。如今,各种传统媒体、新媒体多元并存的现代娱乐方式逐渐成了主流,地方戏曲受到严重冲击,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宛平&长江以传统戏曲文化为底蕴,从戏曲的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多方面,以及教育、非遗保护等领域加强文化空间的构建与文化精神的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一戏一赏 越剧《西园记》 钱惠丽、王婉娜、李旭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一戏一赏 越剧《西园记》合影现场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戏剧艺术样式,无疑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从多个层面映照出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丰富多彩的剧种形态书写着这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的华彩,至今全国共有348个地方戏曲剧种。戏曲文化空间的建设首先要吸纳广泛的剧种,宛平剧院上演的既有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滑稽戏、锡剧等大剧种,也有一些稀有濒危剧种。2024年“天下第一团”系列演出已陆续入驻演出季,宁波甬剧、余姚姚剧、宁海平调、新昌调腔等剧种全年轮番登台。所谓“天下第一团”就是这个剧种只有一个专业剧团,是基于剧种发展和剧团生存状态濒危急迫而提出的通俗叫法。“天下第一团”普遍面临着运转资金不足、创演人才缺乏、观众基础薄弱、演出市场狭小、社会影响微弱等问题。集中进行稀有剧种的展演,对其传承保护艺术、激发创作活力、扩大社会影响都有重要作用。此外,越剧系列、淮剧系列、滑稽独角戏系列、评弹系列演出也将为广大市民集中推荐剧种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戏宛宛的百宝箱《妙趣猴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戏宛宛的百宝箱 《巾帼英雄穆桂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戏曲戏梳妆台《铁镜公主》

文化空间建设上,宛平剧院创设了“大宛集”一站式艺术畅想空间。剧院在非演出时间段打开剧场大门,增设了集咖啡、集市、文创、书局、手作于一体的艺术普及和美育传播的综合品牌“大宛集”,将戏曲文化空间与人民生活相融。在内容上,“大宛集”立足剧院主定位,优化配置组合资源,打造自身美育品牌,自主研发“深闺至情人——杜丽娘”“孟丽君的变装秀”等戏曲梳妆台,还有“红楼宝黛”“文武兼备王昭君”等戏宛宛的百宝箱,轻装体验传统戏曲表演、装扮之独特审美;在样式上,坚守戏曲的同时向其他传统手艺、传统民俗衍生发展,应季应景研发扭扭棒“辰龙出画”“梨园清韵-龙鳞装帧”“巾帼盔帽”和宝黛戏曲绢人娃娃等,共40余款国潮手作。这些手作单品不仅在剧院内备受追捧,更成为全国各地时尚达人打卡城市风景的独特手伴和纪念品。在全年演出季重点项目上,剧院精心打造场景氛围,或是以剧中场景呈现,或是与剧情人物相关,抑或是剧目时代的微景观等全新体验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宛平剧院&长江剧场“ZUI国风 IN国潮”演出季发布会现场环境布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宛平剧院&长江剧场“ZUI国风 IN国潮”演出季发布会现场 越剧冬、夏令营团员表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宛集」·国潮手作 “巾帼盔帽”

戏曲艺术的振兴繁荣,不仅需要在剧目创作上加强建设,也需要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上的创新与开拓。宛平剧院精心推出传统剧目、经典作品、舞台新作、先锋实验剧,以及内容丰富的“大宛集”,吸纳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音乐剧、芭蕾舞、曲艺等多种艺术样式,全方位构建戏曲艺术传统、经典、创新、先锋的文化空间,令人耳目一新。期待有更多的业内外人士勇于探索、拓展民族戏曲艺术多元的文化空间,为戏曲的创作发展增添雄厚强劲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戏剧新空间

责任编辑 孙竹

设计制作 孙竹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