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曾复

民国时期,北京著名的教会学校“崇德学校”曾经有个调皮的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乘方”时,他举手问老师,2的5次方那个“5”为什么要写在右上角呢?老师说这是规矩,从来就是这么写的。他又问那么为什么不能写在右下角呢?老师哑口无言。

这个小男生上国文课也“不走寻常路”。他注意到老师手里的课本比学生们的厚,就趁着上厕所的时机、经过讲台时候偷偷看书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尝试,他终于看清楚了老师的那本叫“教授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的。于是,他放学后就去商务印书馆买。

一听说小孩儿要买“教授书”,店员都不理他。小男生就灵机一动,说他的姨夫是清华大学教授、他是帮姨夫来买书的!这个小男孩的话儿还真的不全是骗人。他的姨夫不但是清华教授,还是清华校歌的创作者呢。于是,小男生成功地买到了一本教授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曾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曾复和妻子苏方蕙

之后再上国文课,别的孩子都照着老师的板书记笔记时,他就把教授书一摊,照着老师的板书修修改改就可以了。不过,这个小男生毕业时遇到了麻烦。因为他除了圣经学、体育和图画三门功课以外,其余的全部不及格。班上一共29个人,老师按成绩念名字,念到28还没有他呢!

外国校长就把他叫了去,说:“你—太—差—啦,不—能—升—班。”但是,这个小男生长大了以后,却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曾复。

刘曾复,1914年出生生于南京,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4岁那年,就被抱进戏园子看戏。其父亲刘诒孙在总统府任职,是个超级戏迷,与梨园名角结交甚广。所以,小小的刘曾复常能被父亲带着,去军政要员们的宅第里看顶级大腕演出的堂会戏。

刘曾复是看着杨小楼和余叔岩的戏长大的,并且他的记忆力惊人,看完戏后,名角台上的唱念做打就能熟记于心。25岁那年,刘曾复拜在著名老生王荣山名下,从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学起,达到了连内行都挑大拇指的水平。如,梅兰芳都曾在书里点名称刘曾复是行家。

在我国京剧史上有个著名演员叫王瑶卿,因为见多识广又乐意提携后辈,总有演员登门求教,被誉为梨园行的“通天教主”。刘曾复也被称为“通天教主”,他曾在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担任过导师,他说戏的录音、录像,被各大戏曲院校作为教学资料悉心保存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排左起:奚啸伯、郝秩平、李苦禅、刘曾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起:刘曾复、季羡林、张中行和京剧演员

平日里前来向刘曾复请教的也不只是年轻演员,还有谭元寿、梅葆玖这样的老艺术家。不过,有件事情大家让大家想不到。有一次,刘曾复接受记者采访,第一句就是抗议:“我一定要正正视听,得让人知道我到底是干嘛的——我不是唱戏的!我一点都不喜欢唱戏!”

原来,刘曾复的正式身份是首都医科大学的生理学家,他对普通生理学、电生理学、整合生理学均有研究,同时也是生物控制论、生物医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他曾经这样说自己:“医学是我一生的事业,京剧是一生的爱好。”只是,刘曾复因为“爱好”带来的名气远远超过了“事业”。2012年6月27日,刘曾复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此去经年,愿前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