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关闭
关得何止是机器

日产还能熬得住吗?

日产汽车宣布正式关闭位于江苏常州的乘用车工厂。

然而这家常州工厂是日产在华最新的一座工厂,投产不足4年,其原因很明显了,通常关闭工厂,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销量不行,资金周转不灵,那就只能停工待产,回家休息了。

在有效资料指控显示,常州的工厂从2018年起,历时700多天的建设打造,总投资约14亿元,主要生产东风日产逍客。

再来看看东风日产逍客目前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中,2024年5月逍客销量为11037辆,在东风日产销量中占比19.71%,在SUV销量中排名第19位;2024年1-5月,逍客的累计销量达到45523辆, 同比下降59.91%, 在SUV销量排名为第23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目前东风日产的车型当中,卖得最好的是轩逸,五月的销量是31600辆,占东风日产份额到52.42%

但从5月东风日产的销量来看,除了轩逸和逍客之外,天籁、奇骏、探陆、骐达、劲客、艾睿雅这些车型销量均无破万车型,不仅如此天籁的销量只有5560,而劲客、艾睿雅的销量不过百台。

仅仅只有2台明星产品,对于日产而言,这个市场份额着实有些唏嘘。

然而,常州工厂的关闭似乎又在告诉世人,对于日产品牌而言,在国内市场销量的下降趋势既然成为定局。

这并不是日产一家现象,而是整个日系合资品牌目前在国内市场的普遍走向。

统计数据显示,日产在国内销量已连续五年呈同比下滑趋势,并且差距正在扩大;国人昔日对于日系品牌的喜欢,也在自主品牌的日益强大之下显得不堪一击,虽然在国内市场日产、本田、丰田依旧还是国人对于汽车世界的普遍理解,但如今这份理解也已经在智能化的强大公式之下慢慢被瓦解,加上前不久日系品牌的造假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理解之外的日系品牌。

往日里所包装好的,省油、品质好、综合性能强、性价比高等一系列优势,也在这次造假事件新闻的背后被一一击败,我们只能看到日系品牌的一众高管们在视频当中虔诚且谦虚地鞠躬道歉,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或许依旧会选择为了利益,献上自己的膝盖。

然而这也不是日系品牌第一次因为品质造假而鞠躬道歉,这样的事情像极了《狼来了》的故事,中国古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如果日系品牌再有第三次的造假事件被爆出,那我想在中国市场,他们应该会一败涂地。

2024年1月,日产中国官方公布了2023年12月和2023年全年销量数据。

12月日产中国区累计销量为98873辆,同比增长40.3%,环比增长32%;2023年全年中国区的销量是79.3万辆,比起2022年同比下降了24.8%。

国内的合资品牌正在日落西山这个事情,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如何可以和外方找到一个非常契合的共同发展方向,且能有效地做出市场判断,这件事情无论是日产,还是丰田、本田,甚至是奔驰、宝马都相当的缓慢,那种所谓的观察期,也会让市场陷入某种怀疑,毕竟销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而面对“钱赚少了”这件事情上,我们又似乎看到了合资品牌,并没有过于着急的表现。

他们似乎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系品牌当中,国民接受度最高,就是日产轩逸,毫不夸张一台轩逸基本上占据了中国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东风日产在轩逸单一车型上吃到的红利,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危机;一旦轩逸的销量开始下滑,也就意味着他们手中仅有的王牌正在面临四面楚歌,而在2023年轩逸全年销量376,000辆,被比亚迪的秦PLUS踢出局,2023年比亚迪的秦PLUS全年销量达到了43.4万辆,超出轩逸5万多销量,成为了当年的国内轿车的销量冠军。

虽然我们是可以接受销量王者的交接棒,但只是日产应该没有办法接受,在国内市场轩逸的根基被自主品牌慢慢瓦解。

一直以来,东风集团在合资品牌上面能打的牌并不多,加上东风集团在自主品牌方面加速的高端品牌也并没有过于出彩;都说负负得正,但显然目前东风集团在合资与自主,两条并行路上,还有待探索。

可他们自己也知道时间不等人,被东风日产称为“合资高品质插混SUV”的启辰大V DD-i混动车型,2023年销量只有15129辆。

无论在走多少的满配,高级性价比,东风总是在某些环节差一口气。

网上也曾经传言过,东风内部和日产之间沟通上进程缓慢,当然这个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所有的合资品牌在于中方的沟通上进程都不快,并且外方手握大权;尽管我们有再多对于中国市场电气化转型的考量和建议,对于他们而言,要为中国量身定做一款车型,显然是很难办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敢奢望每一家车企都可以向大众一样,在中国电气化方向当中做出果断且友善的回应,他们愿意和小鹏汽车合作,推出相应的新能源车型,在这一点上大众已经史无前例了。

然而汽车行业只有一个大众。

在理想汽车公布的最新一周销量榜单中,雷克萨斯的名字出现在了豪华品牌之列,大家很诧异,这个好久不见的品牌又回到了榜单,可在网上一搜,你就会发现“雷克萨斯大规模降价”的标题屡屡出现。

面对国内市场自主品牌价格战,合资品牌是没有办法的,经销商只能选择降价促销,无论是宝马、奔驰,还是位居二线豪华的沃尔沃、雷克萨斯、凯迪拉克他们均抛出了降价的橄榄枝,以此来吸引用户以价换市。

尽管他们知道这只是短期性的,可面对这样的市场,你还有选择吗?

日产决定关闭常州工厂的那一刻,他该有多么的无奈。

也许他们也会像高端奢侈品在中国销量逐渐下降一样,感叹出,“为什么中国消费者不喜欢我们了?”他们也许都没有想过,不是中国消费者不喜欢,而是他们从来没有愿意真正贴近我们。

那些过去高高在上的外国品牌,带着各种面具,试图将我们分裂成他们想要的阶级,可一但这样的阶级无法形成他们所要的局面,他们又来责怪消费市场不懂欣赏。

随着自主品牌日新月异的创造全新的车型,显得合资品牌格外不入世,他们仅仅只会握着手中那些过去销量走上颠端的明星产品,吃着老本,不想改变,甚至觉得是我们不懂。那些曾经以为可以卖出绕着地球几十圈的车型,这份荣光也已经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逐渐变得黯淡。

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独特性质的市场格局,还是那句话,你要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那你就要学会中国式的玩法,如果你不愿意你可以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总会让你得到惨痛的教训。

如果日产没有办法在2024年再去推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或者与东风高层坐下来好好商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智能化时代,以吃老本的形式活着,只能看到更多无解的未来。

每月可以贡献上万销量的轩逸压力山大,知道煎熬地不仅是日产本身,还有那些被裁员的工人以及背后的家庭。一个工厂的结束,只是让机器停下,可背后的工人们却又要经历一次职场的巨变,不知何去何从。

文|狗子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