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书谱》曾记载:“昔太宗作《圣教序》,世有二本……一则怀仁书,集羲之诸行字法所成也,二本皆为后学之宗。模仿羲之之书,必自怀仁始”。

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为了赞扬“玄奘西行”的创举,亲自为之撰序,由李治作记,编撰一卷《大唐三藏圣教序》,目前传世的《圣教序》法帖共有两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幅乃褚遂良写的《雁塔圣教序》,第二幅则是怀仁和尚,奉李世民旨意,耗费20多年,参考宫廷、民间珍藏的王羲之真迹,筛选出最精湛的1903字,由此制成《怀仁集王圣教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上文《宣和书谱》所言,若要学习“二王”笔法,必须临摹《圣教序》,卷中每一处字体的排布,全都经过深思熟虑,保证技法完备,上下两笔衔接自然,线条飘逸畅达、妙趣多变,尽显和谐儒雅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圣教序》刻入石碑之后,墨稿下落不明,随着时间流逝,原碑字迹漫漶严重,即便是早期拓本,也丢失很多细节处理,形态过于拘谨,无法学到正确的“二王”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别再傻学拓本了,幸好台湾发现《圣教序》墨稿,全卷无一缺损,极为清晰,近几年台北故宫将之公开展出,文物图档编号为K2B000383N000000000PA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拿拓本与此作对比,先看下方的拓本图片,最右边一行磨损严重,“善”下方的字体,连外形都无法辨认,再看墨迹的“善”字,起笔以侧锋入纸,运笔的起伏顿挫,全都可以剖析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方横画略有波动的锯齿状形态,这是中锋运笔时,不断衄挫、蓄力而造成,让墨色力透纸背,即便外形秀逸俊美,内在筋骨气力仍然不缺失。

当然“善”后面的“以”字,不仅形态清楚可辨,而且笔锋翻转、着力轻重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可以从中学到最正统的“二王”笔法,尽得灵巧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卷末附带诸多名家题跋,比如苏轼认为自作就是真迹,写道:“高宗购王逸少真迹,汇集成文,意亦有善述之思也夫”,演福讲寺住持也说:“金钱易得,圣制难求,而况右军真迹,又千载所仅有者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孟頫下属虞集,亦将《圣教序》墨迹的流传,全部讲解清楚,乃证据确凿的真迹无疑,充分证明墨稿真实性,若能把此作1903字的技法,尽数吸收掌握,算得上书法初步大成,日后临摹其他的晋唐法帖,基本不是问题,上手更加迅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对《怀仁集王圣教序》墨迹本,进行1:1超高清复刻,见此品如见原作,并将原文全部的内容和题跋,加以详细注释,此等精善程度市面罕见,仅此一家,方便临摹与识读,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