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有为(1858-1927) 行书 高祖康煇咏滕王阁诗四屏

1926年作

立轴 水墨纸本

172×46cm×4 约7.1平尺

款识:先高祖讳煇,以公车遇滕王阁作此诗为所著《留芳集》,公号炳堂,讲理学身体力行,能诗,弟子千人,详《南海县官师志》,此诗已百余年,先叔祖国器官广西巡抚,赠公荣禄大夫。丙寅六月玄孙康有为,游滕王阁补书。

钤印:康有为印(白)、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朱)、御赐天游堂(朱)

收藏印:山东友石斋范国强鉴赏记(朱)、辽宁省博物馆珍藏(朱)

释文:入云高阁半销沉,佳序名传直到今。文字有灵知不朽,繁华无梦许重寻。读书不少兴亡感,吊古虚劳往复心。天地茫茫都一瞬,何须搔首寄哀吟。

出版:

1.《康有为碑学の研究》第224-225页,美术新闻社,2022年。

2.《康有为青岛遗墨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有为1926年手书高祖康煇旧作七律《游滕王阁》,诗后长跋。

《康有为年谱》记载“丙寅(1926年)七月,重游庐阜,读卅年前旧作,老夫将七十矣,题记以待后游”。庐阜即庐山,与滕王阁相去不远。据此可度康氏是年六、七月间行止。

1926年的中国风云变幻。国共两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浪潮此起彼伏。此时的康与时代越发疏远、隔膜,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其间遍访名山、故地,抚今忆昔。

康有为对其高祖康煇的诗作极为推崇,谓其家近世门范文学即始自康煇。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在海外流亡的康有为曾为康煇刊刻诗集《留芳集》并为之作序、作注。序谓:“公诗自写其志,今虽传者日少,而发道言,多高调,奚以多为?即与白沙(陈献章)诗集并传,亦奚让耶?”

康煇,字文耀,号炳堂,嘉庆九年(1804)举人,诰封荣禄大夫、广西布政使,《南海县志·官师传》有传。

康国器,字交修,系康有为叔祖父,咸同间以军功官至广西布政使,致仕后曾在家乡筑宗祠,修园林,建书楼,康有为少年读书深受其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清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