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瓦写汉家

——清拓本吴大澂题汉瓦当四条屏

◎崔斌

吴大澂(1835—1902年),初名大淳,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

潍坊市博物馆收藏的清拓本吴大澂题汉瓦当四条屏,纵125厘米、横31.5厘米,纸质,墨拓。上有吴大澂不同书体的题跋及风格各异的印鉴。拓本与拓轴之上分别钤“大澂私印”“愙斋集古”“清卿”“恒轩所得”等白文印,“八象符斋”“三代古陶”“清卿手拓金石”“两秦鼎室”“登画”等朱文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拓本吴大澂题汉瓦当四条屏 (资料图片)

此瓦当拓片和题跋,纸品精细、拓印纯良、墨色匀净,加上吴氏之题跋和枚枚朱印点缀于黑白之间,且以四条屏形式呈现,随心布局,闲写文字,令人一品再品,流连于金石的无穷意境之间,也顿生怀古追远的情愫。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瓦当纹饰基本上可分为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以文字为内容的瓦当,依文字内容可分为宫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语、纪事等六大类。

清拓本吴大澂题汉瓦当四条屏,上面载有十六面瓦当拓片,全部为圆形瓦当。比较完整的,只有“衛”字、秦十二字瓦、宜富当贵这三面。其余的,多有局部的残缺,甚至一半残缺、大部分缺失。但,这也无碍吴大澂选取它们入题,可见金石家对这些瓦当的偏爱。

这些瓦当,除了“衛”字、秦十二字瓦以外,模式相近:都是阳文,圆瓦中心多有圆芯,四方起双阳线将当面四等分,每格填有一字,为自右向左直读书写。边际起有弦纹,瓦当边沿平整宽厚。整体风格自然、质朴、厚重。

钟情金石拓片的吴大澂在每件瓦当拓片的旁边,都附注了一些收藏小语,有的标注瓦当的文字内容出处,有的给予评价。如:右一屏二幅的“长生未央”瓦当一侧,写道:长生未央残瓦,出汉代甘泉宫故址。右二屏四幅的“宜富当贵”瓦当边,大字题写:“甘泉宫瓦”,也是为了记述出处。题跋右一屏一幅的“汉并天下”瓦当,吴大澂赞赏不已:系高帝时刻文,亦雄横,无柔媚之气。

这些瓦当中,最主要的是各类吉语瓦当,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长生无极、与天无极、千秋万岁、与天毋极、永受嘉福、宜富当贵等。青州金石学者丁岱宗先生多年潜心金石研究,经丁先生热心辨析指点,笔者现对四条屏的主要瓦当作一番闲说。

右一屏二幅、右三屏一幅为长生未央瓦当,在汉武帝时的甘泉宫遗址和西汉中期陵墓使用的文字瓦当中,此类瓦当均占极大比重。另外,汉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遗址、少府或其它官署建筑遗址亦有出土。瓦文变化多姿,吴大澂在陕时曾统计约有120种不同的篆形,但罕见瓦心饰联珠纹饰者。

右一屏四幅为千秋万岁瓦当,“万”字缺失。此是汉代吉语瓦当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时间较长的瓦当之一,如汉代京畿以外的辽宁亦有发现。此瓦版式极多,往往篆法精纯,“千”字在四字中笔画最简,汉代工匠往往巧加变化,有的如仙鹤凌空欲飞,姿态十分生动。

右二屏三幅、右三屏四幅为长乐未央瓦当,是西汉文字瓦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普遍使用于西汉中晚期的宫殿和帝陵建筑遗址中。这类瓦当多瓦心周边饰联珠纹,这一件也是如此,此为西汉中晚期瓦当的突出特征。未央者,未尽之意也。长乐未央,意为长乐绵绵无尽期。

右二屏二幅、右四屏二幅三幅为与天无极瓦当,多出于汉长安城内重要宫殿遗址,也常写作“与天毋极”(右四屏一幅)。此类瓦饰联珠纹者不多,多为西汉中期之物。“与天无极”语见于汉短箫铙歌及武帝封泰山文,还见《汉书·路温舒传》有“与山石无极”语,又见后汉《史晨后碑》“与地无极”语,都是汉人常用祝颂长久长寿之辞。

右一屏一幅、右三屏三幅,为汉并天下瓦当面,“汉并天下”四字凸起,篆书体。“汉并天下”有称颂和夸耀帝王的伟业和天下一统之意。

右二屏一幅为永受嘉福瓦当,“永受嘉福”四字为缪篆体。缪篆体在汉代铜器和印章文字中时有所见,有繁复华丽的姿态。《汉书·礼乐志》中有“永受厥福”词句,“永受嘉福”的祈福语可能出自此书。

右三屏二幅为秦十二字瓦当,阳文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此瓦当边轮较宽,内饰弦纹一周,主纹为阳文,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衬以乳钉及四叶纹。十二字文瓦当十分稀少,一直是汉代文字瓦当中字数较多的一种,历来备受金石学家重视。过去学者多以瓦文近小篆,定为秦代物件,认为其表达了秦始皇“天命”“神授”的思想。实际上,它应为西汉中期瓦当。

右一屏三幅、右四屏四幅的“衛”字瓦当,是汉代文字瓦当的代表作品,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衛”字,通常占满当面,字形就像一个持武器着盔甲的卫士一般威风。这种威严的瓦当的背后折射着王权的威严。“衛”,即卫尉,职掌防卫。“衛”字瓦应为卫尉的官署用瓦。

潍县人陈介祺,字寿卿,号簠斋,作为清末以来著名金石学家,瓦当收藏900余种。吴大澂和陈介祺作为学术好友,交往甚密,互相交换拓片藏品,交流心得。在四条屏的“千秋万岁”瓦当旁边,吴大澂题跋:陈簠斋(即陈介祺)丈,游琅琊台,掘得秦瓦三百余,文各不同。余得其全,分拓墨,大半皆千秋万岁,此则陕西出,与齐鲁异。这也是吴陈二人交游的见证。

瓦当从宋代起开始引起世人注意,清代伴随金石学的勃兴而更为学人敬慕。这四条屏集拓片、题跋、印章为一体,赏心悦目,乃无价之宝。

来源:潍坊日报

责任编辑: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