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空气湿度增大、温度高,身体容易积聚湿气,中医认为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如何摆脱湿气?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张凤介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邪具有易损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合而为病等特点。

“重”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容易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关节疼痛等。“浊”是指湿邪侵袭人体,容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出现满脸油光、眼屎增多、口臭等。湿浊在下,出现大便溏泻、小便浑浊、白带增多等。湿浊浸淫皮肤,出现皮肤溃烂、瘙痒红肿等。湿邪致病多由“内湿”与“外湿”合而为病,既有潮湿居处、冒雨下水等外因,又有多食油腻、嗜酒饮冷等内因。

梅雨季排湿,张凤建议从饮食、锻炼以及中医养生入手。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甜腻、生冷、辛辣饮食及饮酒。可多食瓜类、豆类等应季蔬菜,以及白扁豆、陈皮、赤小豆、薏苡仁、芡实等药食同源的食物,减少滋补性食物及药物的摄入。可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外出运动,选择温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太极拳、八段锦,以微微出汗为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凤指出,中医艾灸能温阳补气、健脾温肾,缓解脾虚湿停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可艾灸足三里、神阙、水分、阴陵泉等穴位;拔罐是中医传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能够祛湿的方法,有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按揉曲池穴或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清热利湿、排毒祛湿的作用;寒湿者可用生姜、花椒、艾叶、透骨草等泡脚;湿热者可用茯苓、竹茹、蒲公英等泡脚。泡脚时水温控制在30℃-40℃,泡至后背及前额微汗出即可;黄梅季节还可以服用一些中药祛湿茶饮,如山楂陈皮荷叶茶,每日饭后一杯帮助祛除体内湿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赵 立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