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率10万军,迎战刘牢之2万北府军,多次被打败。慕容垂号称韩信,但正面厮杀不敌刘牢之,只是北府军纪律糟糕,慕容垂才逆袭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六国时代,名将辈出,慕容恪、慕容垂兄弟就是典型。桓温北伐,数万大军在枋头被慕容垂打垮,几乎全军覆没。

慕容垂善于用兵,谋略过人,号称韩信。383年,苻坚准备南征东晋,朝臣强烈反对,慕容垂则支持,直言:“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满朝都是韩信、白起,一抓一大把,何愁不能灭亡东晋?慕容垂这话,明摆着坑苻坚,他希望天下大乱,然后浑水摸鱼,复兴“燕国”。

从用兵水平看,慕容垂、韩信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擅长出奇制胜,让对手防不胜防。但是,与同样级别的名将正面厮杀,慕容垂、韩信都略显不足。

遇见项羽之前,韩信有许多经典战役,谋略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但是,垓下之战就不一样,直接正面拼杀,韩信被项羽杀退,刘邦只好采取围困战术,以人多优势与后勤充足取胜,但项羽依然突围而出。

慕容垂也是如此,他一生经典战役很多:枋头之战、长子之战、荆襄之战、平城之战,都是神来之笔。慕容垂究竟从何处出兵,使用何种计谋,对方压根就想不到,桓温、慕容永、桓冲、拓跋珪,都是他手下败将。

例如,平城之战,71岁的慕容垂开凿太行山道,突袭平城。此时,拓跋珪还没有从参合陂之战的胜利中回过神来,麾下手下猛将拓跋虔直接被斩杀,本人丢弃都城,狼狈而逃。

长子之战,后燕攻灭西燕,慕容垂多处布置疑兵。慕容永也是一代名将,但无法判断出慕容垂的主攻方向,被来回折腾,西燕兵马频繁调动,终于被慕容垂一战灭国。

出奇制胜,是名将的典型特征,慕容垂做到了。但是,正面厮杀,慕容垂就未必是高手。例如,刘牢之率2万北府兵增援邺城,与慕容垂10万大军厮杀,慕容垂就多次被打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83年,淝水之战惨败,前秦分崩离析,各族纷纷复国。慕容垂在河北扯旗,杀死苻飞龙,然后率鲜卑、丁零、乌桓等20多万兵马围攻邺城,与苻丕交战。

《资治通鉴》记载:“众二十余万,自石门渡河,长驱向邺。”

慕容垂抵达邺城后,其余各部纷纷到来,又得到数万人。史载:“平幼及弟叡、规亦率众数万会垂攻邺。”

从《资治通鉴》记载看,慕容垂的兵马在30万左右。30万兵马攻邺城,慕容垂打了一年,甚至引水攻城,但毫无进展,只能采取围困战术,耗死苻丕。

期间,慕容垂去打猎,在华林园饮酒,被苻丕突袭。秦军箭如雨下,慕容垂无法突围,但慕容隆率骑兵及时赶到,杀退秦军,慕容垂躲过一劫。

长期攻坚,粮食消耗很大,慕容垂甚至下令禁止百姓养蚕,把桑葚充当军粮,与苻丕拼消耗。如此,丁零的翟斌不满意,联军内部出现动乱,丁零倒戈。

为了对付丁零,慕容垂分兵北上,但围攻邺城的兵马依然有十几万。如此,苻丕处境依然艰难,只能向东晋求救,希望能得到帮忙。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前一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厮杀,打一场国运之战。如今,前秦有困难,东晋也想进入中原,自然就联合作战了。

东晋方面,谁人出征呢?答案是刘牢之。淝水之战,刘牢之立下首功,他率5000北府军在洛涧获胜,阵斩秦军前锋梁成、梁云兄弟,2万秦军覆没,所剩无几。

得知刘牢之北上,已经抵达河南浚县,慕容垂便让慕容农率兵围攻邺城,牵制苻丕,自己率主力迎战刘牢之,与北府军交战。如此,慕容垂的兵力,大约1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慕容垂、刘牢之交战,谁也不知道对方实力如何。刘牢之先杀过来,慕容垂布阵迎战,晋军没有获胜,刘牢之退守黎阳,慕容垂返回邺城。

《资治通鉴》记载:“刘牢之与垂战,不胜,退屯黎阳,垂复还邺。”

双方试探性进攻,北府军“不胜”,慕容垂则“返回邺城”。司马光这段文字,证明慕容垂虽然有兵力优势,但拿不下北府军,也不想继续打,估计是尝到刘牢之的威力了。

慕容垂继续围困邺城,苻丕心急如焚,刘牢之便继续进兵,抵达邺城郊外。慕容垂为了专心攻城,再一次列阵迎战,与北府军正面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