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中国汽车在世界之崛起,一直以来都离不开“卷”。

日前,一家权威研究机构,发布2023年的全球汽车品牌销量,中国汽车以1340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3%,占全球市场份额17.9%的姿态,首次超越美国品牌,位列世界第二大国别车系。这是继中国取得汽车出口量第一大国, 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球第一、产销占全球60%等成绩之后,中国汽车又一次震撼世界车坛。同比增长之快,离不开全面开花的比亚迪推动,也离不开中系汽车在新兴出口市场的强势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也给早前在重庆车展,吵得沸沸扬扬的“卷还是不卷”问题,一个响亮的答案。也印证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话句句在理,“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本质。市场竞争就是过剩的经济,只有过剩才会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

无论卷价格、卷技术,还是卷规模、卷流量,归根结底,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竞争,是优胜参数图片)劣汰的过程。40年前,当合资汽车品牌引入中国,中国汽车就从咿呀学语开始模仿,在草莽江湖中站稳脚跟,哪次不是在外国品牌围堵的缝隙中,“卷”出生存空间和信心,为自主研发争下时间和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约从2020年起,电动时代的变奏,鲶鱼的涌动,加之自研技术的厚积薄发,激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的节奏。才短短4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零售渗透率已双双突破50%,提前11年完成国家要求的2035年渗透率目标。是竞争,让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攻守易位,让中国汽车在世界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所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使得关键零部件技术得以突破”。当下,正值全球新能源汽车来到关键的十字路口,有能力的中国车企,在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把质量提上去,成本降下来,给消费者让利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必然加速实现中国跻身世界一流汽车强国的梦想。

这样的“卷”,不仅无可厚非,还应旗帜鲜明支持;与其抱怨竞争,把脏水泼向他人,还不如卷出价值,在平等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莫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好时光。

良币驱逐劣币,来得更猛烈些吧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谈“卷”色变,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车企品牌众多,新能源行业格局未定,又适逢洗牌阵痛期,大多数车企依赖油车打下的江山默守地盘,能从新能源领域盈利只是少数车企。

而在群雄逐鹿间,为何比亚迪会率先异军突起,不怕卷,甚至越卷越精神?

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比亚迪的规模效应,这点与特斯拉类似;还有也与市场原材料价格下降,单车制造成本降低有关系;但归根结底,比亚迪是第一家建立起高度垂直整合的产业体系的车企,他可以从里面进行变革,构建自己的产业链,打破很多行业之间的壁垒,这样的体系实力,放在全球的维度,也是非常能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车企开发新产品可能需要5年,但比亚迪只需要2年,甚至1年时间,领先其他车企3年时间。在高度竞争的红海市场,别说3年了,就算1年也足以让新贵飞升,让老派折戟。垂直整合的方式明显在创新、效率和成本上,给比亚迪带来无与伦比的优势,让比亚迪实现自研创新、给用户创造价值、产品销量增长、扩大规模、提升盈利的正向循环。

第二,如果说,现在中国汽车的“卷”,和10、15年前的“卷”,最大的不同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卷”并不意味偷工减料,反倒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卷成本,如果直接传导用料是最低级的。行业内都知道,卷成本其实就是卷设计,设计的时候就决定了70%到80%的成本。设计集成度更高一些,设计更好一些,成本相对更有空间。而根据瑞银的拆解报告,得益于比亚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使其一台车75%的零部件可以自研,这让比亚迪的生产成本比欧洲车企在欧生产成本低25%左右。

比如早前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i超级混动技术的秦L DM-i上市,2100km超长续航、2.9L/100km低油耗,B级轿车定9.98万元门槛,让市场大呼“掀桌子”。其实熟悉比亚迪的都理解,这是其“技术为王”水到渠成的结果。据了解,在今年三季度及年底,比亚迪还将从“技术鱼池”捞出更多的颠覆性技术,王传福曾说,“技术是根本,好的技术,通过好的产品和好的价格,最终才能赢得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当下如果一家车企掌握不了核心科技,不主动加速产品迭代,资源和供应链不够健壮,他连卷的机会都没有。

再者,“卷”最终受惠的是消费者,别看“卷”在市场体现是产品,是价格,但背后是车企之间在品牌、口碑、服务、渠道、保值率等多项竞争的综合较量。为什么每当比亚迪发布新技术和新车型,总能引起朋友圈、社交媒体、车友论坛的轰动效应,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10万元的车给你的配置,是从前几十万的车型才会配置”,如何不爱?如何不刺激消费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认为好的价值需要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好的价格,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分享过比亚迪“技术平权”的逻辑,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形成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最终孵化出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全新品牌,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心而论,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大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市场的写照,数百家车企残酷竞争,追逐生存空间,优胜者成为真正跨国公司,欧美市场也从此做大做强。充分的“卷”,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今天能在竞争最激烈、最具战略地位的中国车市活下来,明天也能在全球市场茁壮成长。

勿忘“换道超车”初心

这里还要奉劝一句,别忘了“卷”的底色,中国汽车“卷”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是弯道超车,是打破燃油时代欧美日汽车垄断的局面,是给全世界带去新能源汽车全新价值锚,是撑起中国汽车品牌,打造世界级品牌,进入汽车强国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当下的现实是,当价格战席卷而来,一些车型比比亚迪降得更厉害,为什么针对比亚迪说事?李云飞也说过,“现在国内车企竞争太厉害,各种明的暗的,桌上的、台下的,上得了台面、上不了台面的都来”。只因比亚迪竞争力太强了,销量太大了,动了很多别人的蛋糕,所以就是不道德?加之黑公关的抨击,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市场秩序,就是口中的破“卷”?

别卷不过别人,就加上道德绑架的砝码,用尽贬低拉踩的手段。是否对自己未来发展缺乏信心,才把别人视为洪水猛兽?有多少车企嘴上说“卷”,但“身体”还依恋惯性,管理机构臃肿,部门各自为政,市场决策漫长,新能源时代下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导向还停留在喊口号阶段?偏见和抱怨不仅对提升竞争毫无帮助,还只会在内斗中消磨自身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何况,中国汽车品牌超越美国品牌,是全体中国车企的功劳。“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是让中国共同做大新能源的蛋糕,任何一个汽车强国的崛起,都是多家优秀车企的合力。中国市场还很大,新能源车的发展还远未到上限,海外市场还在成长期,中国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世界级品牌,怎么就故步自封呢?正视竞争,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层面的较量,任何时候都欢迎,美美与共,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车厘子观察

把“卷”气传递给每个人

“卷”,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答题。

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大而不强,自主品牌要在强横的外国品牌前找立锥之地,那时候“卷”是被动的,无序的模仿与跟随;如今随着全球迈入智能汽车新时代,已“换道超车”成功的中国汽车,最有做强做大的机会,现在的“卷”是创新的,引领的改革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疑,“技术为王”的比亚迪,是把“卷”气传递给每个中国车企,只有竞争才产生繁荣,相信很快,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中国也迈入世界第一流的汽车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