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据《环球时报》记者获悉,中欧主要新能源车企6月18日在中国商务部举行闭门会议,会上中欧车企一致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据企业反映,欧委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的反补贴调查中,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欧方搜集信息的种类、范围、数量前所未有,远超反补贴调查所需”。欧盟此举被认为是借所谓“反补贴调查”之名,窥探中国技术内幕。欧盟自2023年10月起抽取3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展开反补贴调查;今年6月宣布按照各企业的“配合程度”,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从17.4%到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再加上现有10%的关税,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8.1%的税额。这一举动引发中方强烈反对。《日经亚洲》20日称,距离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新关税生效还剩两周时间,外界对于双方能否达成和解、北京方面如何回应、以及力度充满猜测。德国日前宣布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将访问中国,德国经济界人士呼吁他“充当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调解人,尽早解决贸易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8日,德国柏林,比亚迪公司的电动汽车 资料图(视觉中国)

“欧盟借反补贴调查之名,窥探中国车企技术内幕”

参加18日闭门会议的人士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与会的中方车企和行业协会代表均对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表达了强烈不满,呼吁中国政府采取坚决反制措施,建议积极考虑对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提高暂定关税。另据其他媒体报道,有4家中国车企和6家欧洲车企参加此次会议。有中国企业请求中国政府对欧方采取最严厉措施,建议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范围内,针对自欧进口的大排量汽油车实施更高的暂定关税,进口关税最高可提升到25%,这也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参加此次会议的欧洲车企也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希望中欧双方尽快开启谈判,避免中欧贸易摩擦升级。中欧车企共同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车企还透露了欧盟滥用调查权,肆意扩大调查范围,甚至窥探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内幕。例如,欧委会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原材料的构成,甚至精确到磷酸亚铁锂、石墨、铜、铝等每项主要原材料使用量。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20日被问及相关问题时表示,据企业反映,欧委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比如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成分和配方,还要求企业提供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所有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逐笔采购信息、销售渠道和定价方式、在欧客户信息、供应链布局信息等。

“欧委会在调查过程中多次称不合作就将面临不利裁决结果,强制要求企业提供上述信息。在中国企业尽最大可能配合调查、提供信息后,欧委会仍无端指责中国企业未充分合作,对企业裁决惩罚性高额税率。中国企业对此非常震惊和失望。”何亚东表示,欧方有关做法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破坏公平竞争,破坏全球绿色转型和开放合作,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为“出海”打造的首条汽车滚装船 资料图(比亚迪汽车公众号)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削弱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对欧洲的信心,他们正在缩减其欧洲扩张计划。”路透社称,代表近1000家在欧中资企业的欧盟中国商会19日发布对30余家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82%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导致对欧投资信心下降;73%受访企业表示,调查对其欧洲市场销量产生负面影响。

欧洲紧盯“中国反制清单”

中欧车企此次闭门会议引发外媒关注。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德国汽车巨头大众集团证实出席了会议,但拒绝就讨论内容发表评论。其他据称参加会议的还有宝马和保时捷等欧洲公司。

“中国企业要求将对自欧洲进口的大排量汽油车实施25%的关税”尤其让欧洲企业神经紧绷。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可能面临陷入中欧贸易交火的风险。近几个月来,德国汽车制造商一直公开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他们希望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的谈判能够在欧盟提议的关税生效之前避免贸易战。

彭博社20日列出了“中国可能对欧盟关税进行反制”的清单,包括食品、酒和汽车。《日经亚洲》称,中国已经对自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和猪肉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几乎所有出口到中国的欧洲白兰地都是在法国生产的,在欧盟成员国中,西班牙向中国出口的猪肉最多。“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被认为是最积极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国家”,报道称,“焦虑似乎正在欧洲蔓延,针对猪肉调查,西班牙表示希望有谈判空间,并强调需要避免贸易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欧车企此次闭门会议引发外媒关注,图为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资料图

中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何亚东20日表示,应国内产业申请,商务部依法于2024年6月17日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反倾销条例》,经初步调查确定倾销成立且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自初裁后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调查结束后,商务部将作出终裁决定,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

今年1月,中国商务部对自欧盟进口的相关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有消息称,中方将于8月份发布初步裁定。

德副总理访华面临“艰巨任务”

在中欧贸易争端升级的背景下,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的中国之行被各界广泛关注。

据德国经济部官网介绍,哈贝克19日启程前往韩国首尔和中国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陪同他出行的还有德国联邦议院成员和商业代表团。据报道,哈贝克的访华行程将从21日开始。德国经济部发言人称,哈贝克访华讨论的主题将是“地缘政治形势、双边经济关系和其他全球挑战”。

德国电视一台称,对于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场景:布鲁塞尔威胁要从7月开始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惩罚性关税。德国汽车大佬们勃然大怒,联邦政府也表明了明确反对的立场。这背后是对“中国报复”的普遍恐惧,最重要的是中国可能对原材料出口进行限制,从而使德国电动汽车变得更加昂贵和竞争力下降。报道称,哈贝克访华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与中方谈判汽车关税问题的实际责任不是由他承担,而是由欧盟委员会承担。哈贝克表示,汽车关税问题“肯定会对这次访问产生重大影响,尽管欧盟委员会正在牵头并领导那里的谈判”。

“哈贝克希望改善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欧洲动态”网站20日称,德国希望哈贝克的中国之行有助于缓解欧盟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哈贝克)访问中国的时机再好不过了,”德国联邦议院绿党经济政策发言人桑德拉·德泽告诉该媒体,“特别是由于北京和布鲁塞尔之间的关税争端,我们现在应该使用所有可用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