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商务部网决定自6月28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甲苯胺,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而在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甲苯胺,会继续被征收反倾销税。但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对欧盟各国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有不小区别,特别提到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的税率仅为19.6%,其他欧盟公司的税率,则高出将近一倍为 3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区别对待德国以外的欧盟公司,显然是有意为之。同样都是欧盟国家企业,德国的公司税率低了一半,会让其他欧盟国家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失去产品竞争力。结合德国先后派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以及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维辛访华等情况来看,中方此次对德国公司手下留情,一定程度显示出中德双方达成了不错的共识。

其中的关键之处,应该德方在访华期间,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例如维辛就在抵达上海后,批评欧盟委员会对华加征关税是一种破坏性的做法,并呼吁欧盟委员会不要寻求加征关税,而是要争取良好和公平的竞争规则。维辛当时还对中方愿意谈判的态度表示欢迎,认为应该通过对话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设置新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欧盟在对华加征关税一事上的变化,也释放出了某些不一样的信号。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欧盟从受影响的公司获得了更多信息后,略微下调了对华拟议关税。尽管下调幅度不高,仅从原来的最高38.1%降低到37.6%,但这显示出德国可能从中发力了。而且,哈贝克还在访华期间,与中方达成了一个共识,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

种种情况表明,欧盟还未落地的对华加征关税案,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哈贝克访华期间也谈到了这一点,并强调他希望现在就利用这一回旋余地。但德国能否避免中欧发生贸易战,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中方其实也没有全力“押注”德国,此次宣布继续对欧加征反倾销税,虽然对德国公司手下留情,但仍有一招引而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务部举行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时提到,近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表示,将考虑就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对华调查中的歧视性做法,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对此明确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相关事宜,商务部已收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所提交的相关壁垒调查申请材料,正依法进行审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对外发布。

中方审查国内商会提交的材料,预示未来可能在这方面采取措施,结合当下中欧近乎贸易战的情况,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对欧盟的反制,只是现在处于引而不发的阶段。中方其实也有过类似的举措,例如商务部6月20日宣布,对欧盟进口猪肉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事先也有国内相关行业提交申请材料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方的举措中也不难看出,对于能否在对华征收关税上与欧盟达成共识,避免中欧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中方可能不太看好这一前景。尽管中方希望与欧盟方面谈出成果,但欧盟的态度始终强硬,那么中方也只能采取措施反制,以捍卫自身合法利益,维护我国企业的在国内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