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潍坊昌邑:以种业创新保障“水产粮食”高质量供给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昌邑市充分发挥海域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全力突破海洋种业“卡脖子”问题,让“小种苗”发展为大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走进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苗种培育车间内,“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幼苗正欢快地游曳。

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部经理马军凤介绍,与原生种相比,“黄选1号”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稳定性比较强,经过测试,生长速度与原生种相比提高了20.12%左右。

三疣梭子蟹是中国海产大型经济蟹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然而在过去,三疣梭子蟹人工养殖用种,只有海捕野生种。

马军凤告诉记者,最开始从海里捕捞野生蟹,进行苗种繁育之后,再放到养殖池塘进行养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养殖蟹子养殖病害越来越严重,死亡率高,产量很不稳定。

长得快、抗逆强、稳定性高的蟹苗成为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努力的方向。在当地政府部门牵线下,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牵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马军凤表示,选育一个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需要近6年的时间,而黄选1号我们用了近8年得时间。因为“黄选1号”是我国第一个海水蟹类新品种,很多工作都是创新性的,所以周期比较长。现在“黄选1号”和“黄选2号”新品种,助推养殖增产30%以上。

目前,海丰公司种蟹主要销往山东、河北、江苏等梭子蟹主养区,苗种的市场占有率达1/3。2023年,农业农村部批准海丰公司为国家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

同样针对我国南美白对虾种虾主要依赖进口,成本高、无法实现多代繁殖的现状和困境,昌邑市成功引进邦普种业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依托中国工程院包振民院士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南美白对虾种虾新品种繁育。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良种选育、种苗繁育平台。

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坤介绍说,截至目前,公司收集了南美白对虾种质200余批次,构建了遗传多样性高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出高抗、康大、快大三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系,核心种质已连续选育6代以上,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虾双循环养殖技术每年度可培育优质南美白对虾无特定病原种虾10万对以上,同步研发出种虾促熟料和种虾催产料,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介绍,昌邑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海岸线长58.38公里,海域面积669.14平方公里,海洋养殖总面积约40万亩,是全省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近年来,昌邑市坚持自主创新,实施海洋种业振兴行动,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水产新品系、新品种10个,建立起覆盖鱼虾贝蟹参5个领域42个品种的种质资源库,建成国家级三疣梭子蟹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个,保障了我国“水产粮食”高质量供给。2023年渔业总产值35.2129亿元,同比增长4.1%。

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妮妮表示,下一步,昌邑市将持续聚焦水产种业核心技术,发挥政府在水产种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种业产业生态系统和生长环境,加强联合攻关与科技创新,推动“从0到1”的源头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育繁推用”一体化体系,形成从品种培育、良种扩繁到养殖推广的完整创新链条,用“中国芯”种苗, 打赢种业翻身仗。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昌邑融媒 李连冰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