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准给大黄鱼投喂食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人员定期记录大青虾生长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基地。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贺兰县常信乡谭渠村的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湾),你会不由自主被眼前的湖光山色所吸引:高处,400亩林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低处,1600亩水面波光粼粼,摇曳生姿。鲜为人知的是,蓝湾有银川第一批养鱼大棚,是银川渔业升级转型“试验田”,尝试用银川本地的盐碱水养殖大黄鱼……

而当你知道蓝湾更多的秘密时,可能会更加感叹不已。

  外地运来的鱼比本地产的还便宜 转型升级,蓝湾建起银川首批养鱼大棚

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定位水果、蔬菜、园艺和渔业。这里紧挨着典农河,没有实行“四水四定”前,农田都是大水漫灌,甚至不需要特别补水,光使用稻田回水就足够鱼塘之需。

2015年前后,蓝湾嗅到了传统渔业危机。许多人不知道,养鱼其实属于高污染。鱼饲料和鱼粪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水环境出问题鱼就会生病,鱼生病就得用药,用药又会加重水污染。另一方面,传统鱼类的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更要命的是,比起从湖北、河北、天津等地运来的鱼,银川大塘养殖的鱼生长缓慢,周期更长。“同样是鲤鱼,从河北唐山长途运输到银川,售价要比银川本地的鱼还便宜。”宁夏海吉星批发市场商户陆辉说。该市场是西北最大的鱼类批发市场,每天有上百吨鱼销往西北五省区。

蓝湾开始思考如何升级。

“说起这事儿,我们还是从闽宁合作中受益的。”6月20日,蓝湾负责人强佐洲说。彼时,福建漳州的朋友给蓝湾出了个点子:在大塘上加装塑料大棚,养虾。“养虾好啊!鲤鱼每公斤10元,虾每公斤要60元。”

于是,漳州的朋友来到宁夏,帮蓝湾设计安装了银川第一批养鱼大棚。如今,蓝湾已给300亩鱼塘加装了塑料大棚,大棚中养出的南美白对虾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

塑料大棚让蓝湾突破了单一的大塘养殖模式。美中不足的是,塑料大棚仍然解决不了水质污染问题,两三年就要换一次塑料膜,同时还要拔掉支撑钢架,对鱼塘进行清淤晾晒。

蓝湾继续思考,有没有比塑料大棚更先进的养殖方式?

2017年,蓝湾建起了一个占地两亩的养殖车间,就是现在的蓝湾一号车间,如今用来繁育南美白对虾虾苗。

不过,当年繁育虾苗,蓝湾也走了不少冤枉路。虾苗从山东运来,直接投进用砖块和水泥砌成的养殖池里繁育。2017年,成活率不到10%。2018年,成活率不到20%,2019年,成活率不到30%。当时和蓝湾一起试验的还有位于贺兰县洪广镇的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位于贺兰县立岗镇的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无一例外,这3个开路先锋都败下阵来。他们搞不明白,成活率为何如此之低。

  从个别养殖户发起到政府主导 科技攻关,东部生长的高附加值鱼类首进蓝湾

蓝湾的困境引起了银川市政府的关注。2020年,银川市农业农村局邀请清华大学段云岭教授来银川,开展为期3年的科技攻关。随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又请来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所、长江所、渔业机械所的科研团队进行全系统全方位攻关。

由蓝湾等个别养殖户发起的渔业升级转型行动,最终变成由政府主导的“陆产海鲜”攻坚行动。

2023年8月,段云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当年,团队首先检测了养殖池水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发现缺少钾,而对虾每半个月就要脱一次壳,如果体内钾元素不充分,虾就会死在壳中。此外,车间养殖需要重新设计一套水净化系统。靠着这两项“法宝”,蓝湾成功解决了虾苗繁育问题,2021年,虾苗成活率达95%以上。

养殖车间的水是净化循环使用的,所以能高效节水。推行“四水四定”后,蓝湾投入6个养殖车间,每年耗水量由原来的50万立方米降至现在的11.5万立方米。2023年,蓝湾上市2.5万公斤鲈鱼、8万公斤南美白对虾,全部产自这些现代化养殖车间。

攻克技术难关后,原来只在东部地区生长的高附加值鱼类陆续进入蓝湾,比如加州鲈鱼、斑节虾、黄鳍鲷、鳜鱼、大黄鱼。其中,最值得说道的是大黄鱼。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是我国三大海产品。大黄鱼营养丰富,药食两用,《本草纲目》说其能“止寒泄泻”。然而,大黄鱼只能在海水中生长,陆地饲养尚无成功先例。

2022年,福建宁德师范学院派出团队接力帮扶蓝湾,双方共同设立“大黄鱼盐碱水养殖新技术”攻关小组。

然而,攻关小组面临的首要问题却是鱼苗运输。第一批从福建运往银川的鱼苗中途就死光了。解决这个难题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直到2023年11月,攻关小组才敢批量往银川运送鱼苗。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团队先后向蓝湾运送了4批鱼苗,还派了一名研究员长期驻扎在这里。如今,参观者可以在蓝湾三号和四号车间看到成群的大黄鱼在养殖池中游荡,每次投喂都能惊起水花一片。

“最大的一批大黄鱼目前已有半斤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蓝湾负责鱼类养殖的撒建军说。原来,大黄鱼养殖池里全部是海水,而蓝湾的最终目的是用银川本地的盐碱水养殖大黄鱼。“千里迢迢拉海水来银川养大黄鱼,那就是‘大炮打蚊子’,成本太高了。”强佐洲说,“这项实验估计还得花费两三年时间,可能还会碰到许多难题,见招拆招吧,希望能成功。”

分三步走吃透“一条鱼” 占地29亩,宁夏首家鱼类产品深加工中心正在建设

蓝湾正在进行的两个建设项目,将引领银川乃至整个宁夏渔业迈上新台阶。

从外地购进鱼苗有诸多不便,一是运输成本高,二是死亡率高,三是价格受制于人。蓝湾现在已经拥有繁育加州鲈鱼苗和南美白对虾苗的能力,但场地受限,还不能满足市场。此外,如果试验成功,大黄鱼等海鲜鱼苗势必供不应求。如今,蓝湾正在建设5个养殖车间,专门繁育鱼苗、虾苗,让养殖户们不用跑沿海求购。今年年底,设备就能安装调试完毕,明年春节过后,就可以批量供应南美白对虾苗和加州鲈鱼苗。

鱼类深加工一直被视为渔业的“救命恩人”,它既可以解决传统鱼类卖白菜价的尴尬,又可以带动渔业升级转型。2023年,宁夏渔业面积达5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7.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7亿元。然而,迄今为止,宁夏还没有一家鱼类产品深加工中心。目前,蓝湾正在建设占地29亩的深加工中心,填补这项空白。第一步,蓝湾可以除掉鱼的鱼鳞、鱼肚,向市场提供生鲜产品;第二步,蓝湾可以制作鱼皮、鱼丸、鱼糜、鱼罐头、鱼子酱等中端产品;第三步,蓝湾可以研制鱼油、鱼骨粉等美容产品。

毕竟,鱼儿全身都是宝哩!(新消息报记者 闵良/文 韩胜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