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起伏伏,有顺境,亦有逆境。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聊了顺境中应审慎以对,毕竟“败事多因得意时”。那么今日我们就来聊聊,失意时该如何面对,毕竟古人亦云“成名每在穷苦日”。常言道“磨难是人生的财富”,太过于顺遂的生活往往让我们失去忧患意识,唯有历经磨炼的人生才能变得更加的成熟和坚强。且往往,奇迹总是在困境中诞生。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得罪专权的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贬谪至贵州龙场。

当时,贵州龙场地处偏远的莽荒之地,万山丛中,瘴气弥漫。正值人生的上升期,突然从意气风发的京官,被发配至苦寒之地成为偏远驿站的站长,仕途基本已被断送,此生起复遥遥无期这对于王阳明来说不啻巨大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lena的六月

且龙场环境之恶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当王阳明孤身来到龙场时,驿站早已荒废,山中湿气极大瘴气弥漫,根本无法居住,王阳明只得寻个小山洞暂时栖身。

然而在面对巨大心理落差的京很打击和现实恶劣环境的冲击下,王阳明并未让龙场成为自己的消沉之地。在如此绝境中,他的心中反而龙场视为磨炼自己的所在。

于他来说,无力改变客观环境,便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乐观的面对眼前恶困境,那么苦难亦是磨炼自己的道场。

于是,即便在困境中面对未开化的当地人,他从未被野蛮的攻击和排挤而困扰,反而耐心地替他们看病,教他们耕种、识字。

渐渐地,王阳明以自己的善意,将自己这个本不被信任接纳的外乡人,变成了当地乡民口中的大善人、活菩萨。

在失意时不带戾气,在困境时坚守善良,这便是王阳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在痛苦中不消沉,在绝望中不迷失,那么困境也将成为成长与提升的宝贵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正因如此,三年蛰居龙场的苦难岁月,反而成就了王阳明。他不单单经受住了身心的磨炼,还因此悟出了震惊当世界,泽及后世的“心学”,以此广收学人,广结人脉,为将来的成就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后在忆起这三年的种种苦难,王阳明也只是淡然说道:人间道场,淤泥生莲,世间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人生总有阳光与风雨,当困境来时便“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苦寒总会过去,我们只要熬它、忍他、等它,前方总有无限春光。

好的人生,都是从苦难中磨砺出来的。

忍下一时的苦寒,才会有春花烂漫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