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示诸侄》手札册的尺寸虽小,仅25.1x10.4厘米,却承载着王守仁对诸侄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上海博物馆作为这件珍贵文物的收藏地,为世人提供了近距离欣赏和学习这一书法佳作的机会。王守仁的书法造诣深厚,出入晋唐,既承传统之精髓,又展个人之风采。在《示诸侄》手札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笔势纵逸而不失端庄,流畅而不失法度。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了王守仁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人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和人生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示诸侄》手札册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王守仁对诸侄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指导。在手札中,王守仁勉励诸侄要勤奋学习,以振家声。他强调“以仁礼存心,以孝悌为本”,希望他们不仅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要在品德修养上做到仁礼孝悌,成为真正有用之人。这种将书法艺术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告诉我们,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艺,更是为了修养身心、提升品德。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物质化的社会中,我们或许更应该借鉴王守仁的这种教育理念。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临走前,“艺术名画”这些值得一读的美文还请您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