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岭南应不好

位于广东的岭南作为烟瘴之地,毒气横行,虫蛇为窝,是为朝代的流放“圣地”。

被贬到此处的官员常常因为水土不服而饮恨亡于岭南,无望生还中原。

就拿明朝儒学大师王阳明来说,在触怒刘瑾之后遭到贬谪,所赴任之地便是贵州。

别看贵州不是广东,实际上在古代同处南方的两地环境上并没有大差别,亦是难居住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阳明刚来到此处时,所见所闻可谓是给了他不少触动。

充满瘴气的空气,凶悍的少数民族,肆虐潜行的野兽,地处偏远的低生活质量,这些因素都给王阳明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却也激发了他进取求活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中国几千年历史又能出几个王阳明,大多数的被贬官员来到贵州或广州那就是唉声叹气地以为此处就是自己的埋骨之地了。

唐朝的韩愈在被贬到这里时,便写下了“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诗句,可见岭南地带恶名昭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如此,当苏轼的朋友王巩从岭南被召回之后,苏轼就很有戚戚然地问王巩的歌伎柔奴:“岭南那地过得不好受吧”。

按照常理来说,在那蛮荒之地熬过苦日子,被人问及时想必会诉苦。

不料柔奴一句话就把苏轼惊住了,只见柔奴轻声回道: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语一出,可谓是响彻至今,苏轼也是有所感悟,写下词记录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当被贬成为定局之时,心态还是很重要的。

像柳宗元被贬到岭南附近时,便是心情抑郁,虽有满怀才情,却也是心忧惹瘴生。

而他也在心境与环境的双重打压下,无奈47岁便于柳州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生欲老海南村

说那宋朝第一任皇帝赵匡胤,生前于太庙留下石碑,只能由继任的皇帝独自观看。
在石碑之上有着三条誓言,一为不杀柴家人、二为不杀文人、三为违者遭天谴。

想想看,在列祖列宗在位的太庙中,立如此重誓,继任皇帝看到心里难免会发怵。

而在宋朝的皇帝中,也都尽量遵守了太庙誓碑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宋朝文人士大夫势力会如此猖獗,毕竟太庙哪有个免死金牌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不能杀不代表就拿文人没有办法,宋朝的皇帝可不会供着那些士大夫们当祖宗。

不能杀是不是,我不杀,我流放你,让你经受心理与肉体上双重折磨。

于是乎宋朝时期流放文人倒成为常见的事情,而其中知名的流放者便有苏大学士苏东坡。

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学士可谓是半生颠沛流离,本有宰相之才却无宰相之命,只得一步步远离京畿,在穷山恶水间苦中作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被贬得最远的地方便是海南,别看现如今海南是一个游玩胜地,在当时,却完完全全是宋朝最南边的蛮荒之地。

海南作为孤零零的小岛画地为牢,是宋朝最严厉的流放地之一。

而苏轼虽然之前已经被贬得人麻了,但来到海南实际上心里也还是不得劲。

来到朝廷的最边缘待着,不仅生活环境差,心里面也是孤独得很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当时的海南不仅荒芜,还很热,被贬到这里的官员本就是一身郁气,再被热毒烘上一烘,怎么不会焦躁难耐,几欲爆炸。

并且穷山恶水出刁民,人身安全也要时刻注意。

以豁达著称的苏轼对于海南的定义也是“九死南荒吾不恨”。

别看“吾不恨”说得敞亮,前面的“九死南荒”就能看出苏轼对于海南之地的界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苏轼毕竟是苏轼,每贬到一个地方就要享受这个地方,于是他在“不恨”之后又加上了“兹游奇绝冠平生”。

别人来这里是唉声叹气,苏轼却是来欣赏这些少有人观赏到的奇绝风景。

比起现如今一到旅游季海南人满为患的场景,苏轼倒是赶了早。

至于说苏东坡这种苦中作乐的心态,可以说非常值得人们学习,只要心境清明,恶水亦能生青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疆宁古塔,湖北有房陵

如果说岭南海南是热刑,那么位于黑龙江的宁古塔可就是实打实的寒刑。

宁古塔不是说跟托塔李天王手里的七宝玲珑塔一样把人装进去,而是东北边疆的一个地名。

宁古塔的气温极为冷冽,对于中原人来说,去那冻上一遭可真是不好受。

而且那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差,罪民有房御寒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就别想着烧个火红的炕躺上去暖和了。

所以说宁古塔就成为清朝统治者拿来流放人的首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说为什么清朝皇帝不让那些罪民往岭南跑,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那时候岭南已经开发起来了,成为南方富庶之地。

要是再将罪民往南边塞,那不是奖励他们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从中国最北方打过来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思来想去觉得老家那犄角旮旯再往北的地带很适合惩罚人,于是就把宁古塔列为流放之地。

而在宁古塔刚作为流放之地时,那地方连个房子都没,好不容易活着来到这里的人,还不得不辛辛苦苦挖个坑把自己藏进去避寒,而且避寒的效果实际上也只是聊胜于无。

直到后来一步步地发展,宁古塔才渐渐有了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了这三个流放之地,估计有些人就犯嘀咕,这些地方都是流放那些罪臣罪民,那要是皇亲国戚犯了错,又要往哪赶呢。

作为皇亲国戚,自然是身份尊贵,哪怕犯了法,也不能与庶民同罪。

就算要被流放,那也是不会流放到不好生存的地方,毕竟贵族的面子也是要留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湖北房陵就成为贵族们的流放之地,并且别看这地方不大,实际上已经有45个帝王将相被撵到这里自生自灭。

可以说房陵这地方那也是不葬无名之辈。

而房陵这地方的环境虽说比其他三地好一些,却也是穷山恶水,生活不易,毕竟是作为流放之地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斗转星移到了如今,房陵也已经是大变样了,环境秀丽,适宜居住。

不仅如此,另外三个流放之地也是相继由流放圣地发展为旅游胜地,游客可谓络绎不绝。

曾经的苦难之所成为如今的欢乐花园,如此转变也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嘘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流放的刑罚看上去似乎没有杀人,实际上与杀人也没有什么差别。

毕竟惨遭流放的人在获罪之前也是个养尊处优的官宦,没吃过什么苦。

这好家伙一流放,路上指不定就会死那,受不了这个苦,等到了流放之地,那更是难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身为罪人,自然会受到百般折磨,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侮辱,作为人的尊严可谓是被踩得稀碎。

在这样的处境下,那些坚强活下去的人,就显得极为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