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国民党在战场上已经是节节败退,三大战役之后我军也开始了整编,全军整编成五大野战军,其中以第四野战军实力最强,四野下辖四个兵团,每个兵团辖3个军,每个军辖四个师,算下来一个军有5至6万人。其中四个兵团的司令员都是由四野名将担任。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位名将。

1、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

第12兵团的前身是东野第一兵团,1948年12月改称第12兵团,由肖劲光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肖劲光是湖南长沙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苏联学习,回国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此后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担任要职,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危。

抗战胜利后,肖劲光本来是被派到山东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途中接到命令转道东北,到沈阳后担任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此后他又相继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东野第一兵团司令员等职。

1948年肖劲光指挥第一兵团围困长春,经过5个月的围困,迫使长春10万大军投诚,开创了人民解放军通过“久困长围”战法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辽沈战役结束后肖劲光率领12兵团一路南下,兵锋直指湖南,在衡宝战役中,萧劲光指挥中路军围歼国民党军4个精锐师,解放湖南大部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劲光

1949年12月,肖劲光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此后肖劲光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海军建设中,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0所正规海军院校和6所预备军校,组建了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个航空兵师、第一个潜水艇支队、第一个驱逐舰大队、第一个驱潜舰大队等。

特殊时期,肖劲光也遭到了错误的批判,虽然他还是海军司令员但是已经没有了海军的领导权。但是肖劲光仍然为我国海军的发展尽心竭力的奉献自己的能量。

1980年肖劲光卸任海军司令员,自1950年上任开始,他在海军司令员的位置上干了30年。为我国海军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肖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2、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

第13兵团的前身是东野第二兵团,1948年12月改编为第13兵团,以程子华为司令员,黄克诚为政委。

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5个师的师长,也做过红25军的军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红十五军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程子华在冀中、晋察冀等地工作,抗战胜利后,程子华也被派到东北工作。

在东北战场上,程子华先后担任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等职,辽沈战役时程子华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辽沈战役后程子华率领13兵团南下解放了华中、华南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子华

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被调离部队,回到家乡山西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为山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他又相继担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商业部部长、民政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因为早已经不在部队工作,所以在1955年大授衔时程子华没有被授予军衔。不过他在政府中也担任多个不同的重要职位,晚年官至副国级,199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3、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

第14兵团成立于1949年5月,由原东野参谋长刘亚楼担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委。不过第14兵团仅存在了三个月就奉命改编为空军机关,所属三个军也分别归其他兵团。

刘亚楼是福建武平人,1929年9月参加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刘亚楼先是在抗日任职,1939年到苏联学校期间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1945年刘亚楼随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对日军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参谋长,协助林彪和罗荣桓指挥了东北境内的解放战争,1949年1月刘亚楼出任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指挥5个军向天津发起攻击,经29小时激战,全歼守军13万人,俘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亚楼

4月第十四兵团成立后,刘亚楼出任第14兵团司令员,三个月后刘亚楼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奉命组建空军。在刘亚楼的带领下,中国空军从弱到强,一步步建立起来,为我国空军的正规化和现代化以及我国空军的教育体系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

4、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

第15兵团成立于1949年4月底,由邓华出任兵团司令员,赖传珠出任兵团政委。

邓华在1928年跟随朱老总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了井冈山,从此走向革命。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邓华已经逐渐成长为我军的一员战将。抗战胜利后被派到东北担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

此后邓华又历任辽西军区司令员、东野7纵司令员、44军军长等职。1948年9月底,邓华在17天的时间里接连拿下5城,歼国民党军3个师。

辽沈战役期间,邓华率领7纵参加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围歼廖耀湘兵团之战。第7纵歼廖兵团1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等高级将领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

1949年4月底,邓华升任第15兵团司令员,成为四野的四大兵团司令员之一。

要说邓华一生最辉煌的战役,应该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是最先入朝的将军之一,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协助彭老总指挥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后又出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了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等战役。

回国后邓华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出任沈阳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受到牵连离开部队,此后再也没有回到部队,1980年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小结:

四野的四位兵团司令,程子华在建国过转入政府系统任职,因而没有被授予军衔,如果他参与授衔应该是上将军衔,另外的三人肖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刘亚楼和邓华都是上将军衔。单从军衔来看属肖劲光最高。

此外,肖劲光和刘亚楼分别是我军海军和空军的第一任司令员,为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刘亚楼去世的比较早,如果他活的久一点做出的贡献应该会更大。

最可惜的应该是邓华将军了,他本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可是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受到彭老总的牵连被下放到地方工作,从此离开了军队。晚年虽然到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但是耽误的十几年已经错过了很多。如果他当年没有受到牵连,或许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就由他来指挥了,毕竟当年在朝鲜战场上他的表现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