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我写过几篇文章评论的士和网约车之战,主旨大概是:网约车是世界大潮流,无法抵挡,的士业界应该正面面对这挑战,游说政府尽快立法规管网约车,从此楚河汉界,各自揾食。换言之,这是识时务、及时止蚀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的士却妄图赶绝网约车,令到政府迟迟不去立法,但这违反大潮流的做法,并无法阻止牌价的下跌,至今为止,牌价距离高位,已跌去了一半以上。

再者,“高德打车”和“滴滴出行”也已杀到香港,这些内地网约巨头的政治游说能力,远远高于洋鬼子的Uber,政府被迫到墙角,只有在承诺在7月,立法规管网约车。

很明显,等到“高德”和“滴滴”进场,政府方才立法,其法例肯定更不利于的士。换言之,的士拖延了几年,换来的,只是更差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又说到商业楼宇,这里说的主要是商场和商铺。先不去管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如何,业主们有没有、如何去游说政府的相关政策,又或者是现时的商场、商铺是如何的冷清,价格下跌到什么程度,业主们简直蚀入肉、要破产了……客观的事实是,香港人的生活空间,已被压缩到无法忍受:

去茶餐厅都会见到,四人座位,两位客人,请坐一边,座位之狭小,两位大汉并排而坐,其中一人只能坐半边屁股。“大家乐”的座位已算宽大,更穷的人,要到“谭仔”,坐大圆桌,这才是“地尽其用”。就是最高级的米芝连三星餐厅,位于置地广场的Joel de Robuchon,价格超级昂贵,座位间隔也远远算不上是宽敞,可听到邻桌的说话,除非是包房。

这些年来,香港人就是被业主们关门打狗,完全没有生存空间,在一间几百英尺的旺角小单位,玩“密室逃脱”,当大家发现可以去深圳的大商场享受宽大的空间,在窗明几净的餐厅吃饭,以至于玩室内滑雪,到影楼拍摄写真……和别屈在香港的狭小空间,是两码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点说,商场、商铺业主和的士业界,是同一回事:由于在政府中有太大的游说力量,吃得香港人太尽,如今被内地打出了一个大缺口,当初不肯放口,结果只有自己去尝。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