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预 防

应急说

据公众号半岛都市报报道: 近日,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万象城的高端早教品牌爱睿思,突然闭店跑路。

据公众号半岛都市报报道:近日,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万象城的高端早教品牌爱睿思,突然闭店跑路。原文如下:

“半夜11点发的闭店通知,卡里还有50节课没上,谁给说法?”孙女士2023年夏季为孩子在山东路一大型商场的爱睿思儿童早教亲子游泳(以下简称“爱睿思早教”)充值了早教课,课程上了不到一年,6月17日夜间11点左右,孙女士收到了销售人员发来的闭店通知,该通知中对于会员充值的课时费用如何解决只字未提。孙女士告诉记者,突如其来的闭店已经给她造成了近10000元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夜收到闭店通知,课时费怎么处理闭口不谈

2023年夏季,孙女士在市南区某商场的爱睿思早教充值了近20000元的游泳课程,每周带着孩子正常上课,作为市区费用较高、规模较大的一家早教机构,孙女士尤为放心。“因为这家机构的早教课收费比较高,500块钱一节课,而且会员群体比较庞大,2019年时候我就带着孩子在这上过一段时间的课,疫情期间这家早教都挺过来了,所以从没想过他们竟然还会倒闭!”孙女士说道。

6月17日晚上11点钟左右,孙女士突然收到了爱睿思早教课客服发来的闭店通知,18日早晨7点左右,孙女士再次收到对方发来的《致会员信》,然而在此之前,对于闭店一事门店并未透露任何蛛丝马迹,根据孙女士提供的会员信,记者可以看到:“经营环境的恶化和资金的日渐紧张,使我们不得已选择暂缓发放员工工资以换取场馆的正常运营,并尽可能力争为会员们提供消客至服务完结。这期间网络中陆续出现很多关于我们的经营,长期欠薪带来的员工流失,种种内忧外患下使我们已无力继续坚持,经营不善局面已无法挽回,很抱歉地通知各位会员,我们将于2024年6月18日起停止营业。”

孙女士称自己看到这封信后气不打一处来,文章通篇都是抱歉,可是对于会员费如何处理只字未提,难不成这么多钱打水漂了吗?“等我再联系客服和销售的时候,对方就已经不回信息了。”孙女士气愤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场提出的转课说明

大量会员现场维权,商场提出转课补偿

6月18日上午,爱睿思早教门口已聚集了大量会员,门店大门紧闭,玻璃橱窗张贴了孙女士收到的同款《致会员信》,据现场会员张先生介绍,当前门店欠了所有会员近1000万元,因早教班开设在商场内,不少会员通过商场寻求赔偿方式。“爱睿思已经联系不上了,但是商场给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最终想要的东西,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接着上课,要不然就给我们集体退费。”张先生告诉记者。此外,张先生还跟记者透露,爱睿思早教的维权现场,除了会员,还有15位门店的工作人员也加入到了维权的队伍中。

张先生称:“我在现场碰上这些工作人员的,他们告诉我闭店的事非常突然,昨晚他们临时接到通知说今天别来了,另外机构欠了员工两个多月的工资,一年半的三险,工资条是按照五险正常扣的,但实际就交了两险,现在这帮员工也很被动,也算是受害者吧。”

对于会员现场介绍的情况,记者拨打了爱睿思早教在大众点评以及《致会员信》中提供的联系方式,均未有人接听。而对于张先生看到的商场提供的“补偿方案”实际为一份转课证明,其中对于“转课条件”、“转课店铺”、“转课说明”,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员信

“转课我家娃用不了,商场是否可以置换成购物卡?”

记者了解到,该份说明中,对于会员们的剩余课时数,可以转至商场内的滑冰场、儿童成长中心英语、亲子乐园游玩票以及某某田园生活护理券。其中对于不同的转课类型进行了具体明细。

对于商场提供的转课说明,不少会员并不接受。苏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家二宝今年只有2岁半,滑冰不能去,英语也学不了,游玩票也不适合,至于生活护理的转课其实是成年人用的美容护理,我在这那么多年,钱交了好几万了,转成美容护理就不是把钱花在孩子身上了,明显很不合适!”

截至6月18日中午,诸多会员仍停留在该商场的会员中心希望对方能够给出合理的处置方案。也有不少会员告诉记者,如果不能退费,比起转课他们认为将课时费转换为商场购物卡会更加合适。

记者随后拨通了该商场的电话,针对爱睿思早教闭店的情况以及后续会员安置问题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律师:商场并非责任主体 建议起诉早教机构

数万元课时费打了水漂,该怎么办?课时费又是否可以转为商场购物卡呢?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浩天(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乔乔,对方表示:“会员与早教机构签署了合同,商场并非是责任主体,出现该情况,建议起诉早教机构。第二种方案是接受商场提出来的补偿方案,要求商场将课时费转换成购物卡的方式其实是不能成立的,本身商场也是出于维护商场声誉等角度进行补偿,商场没有责任的话,会员无法要求商场。”

法律工作者认为:报读校外培训是消费行为,先缴纳学费再培训是典型的预付费消费行为。校外培训消费作为民事行为,遵循买卖自愿原则,以当事人和商家协商为准。教育行政部门或消费者协会在处理退费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协调作用,但一旦协调不成,家长仍然只能选择向法院起诉追讨学费。如果没有校外培训合同,法院也很难支持家长的诉求。甚至,虽然胜诉,但由于举办者无力退还费用,也难以追回支付的学费。

为避免广大家长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再次郑重提醒广大家长:

请充分尊重小孩成长规律

理性报读校外培训

报读前须了解这些要点

  • 教育培训机构有哪些乱象?

1.证照不齐全

一些人抵制不住教育培训市场的利益诱惑,但因办证办照难,或因逃避管制和税收,或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等原因等,就伪造假证照,或无证无照,或有证无照,或擅自更改经营范围“堂而皇之”地开办教育培训机构。

2.弄虚作假

不少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学生家长,均以“名校名师”执教“包过”等广告,进行虚假或夸张宣传。

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但却像营利性公司一样进行经营和运作,名不副实。

3.培训价格混乱或虚高

同样是某类教育培训,不同教育培训机构的价格却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一些具有垄断地位的所谓龙头培训机构,一次培训班的价格可以高得惊人。

4.经营不善,卷款跑路

由于经营不善、不当竞争或其他原因,一些机构在出现经营性亏损或难以维持机构生存或过于贪心时,会突然人去楼空、卷款跑路。

既让培训机构的员工领不到应得的报酬,也给学生家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多年来,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 为什么教育培训机构频频跑路呢?

1.资金链断裂

市场竞争激烈,教育培训机构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利润变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极高,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是收取费用后无力再提供约定的培训服务。

2.盲目扩张经营

大多机构采取预付费模式,很多机构把预收款当做收入,拿着预收款盲目的扩张。

很多培训机构将学员家长缴纳的预付费挪用作其他金融投资,很多机构的创始人是老师出身创业,并不具备企业管理能力,商业模式还没有计算清楚就盲目营业。

3.早有预谋式跑路

市场上大多培训机构系民办教育,市场监管还不够完善,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没有经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并无教育办学资质,资信能力更为欠缺。

甚至有个别教育培训机构一开始就以收取学费后“卷款跑路”为目标,并无实际经营的打算。

  • 如何预防教育培训机构跑路?

1.选择大机构

真正的大机构,第一是个上市公司,大的上市公司跑路的可能性自然要比小机构小很多。第二就是有资质,对方是否具有办学许可以及教师资质。

我们在选择此类机构时,不光要看机构的规模和口碑,还要对方的资信状况、案件纠纷以及执行情况,对方是否存在大量的合同纠纷等。

目前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涉诉情况已是公开信息,在启信宝、企查查等应用软件上以及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均可查阅。

2.避免大额预付费

为了让家长掏钱,机构的老师们花样百出。那种看上去很便宜的大额充值优惠,不要马上掏钱,而是要提高警惕。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咨询之后先不要急着购买课程,听完一节体验课后把宣传材料带回家,等头脑冷静下来和家人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3.拒绝消费贷

与优惠套路如出一辙的就是消费贷了。使用消费贷套路的机构一定要谨慎。因为贷款都是跟第三方签署的,万一机构跑路,我们还得接着还款。

4.注意审查合同,小心霸王条款

在选定了某个机构后,一定要签订教育培训合同,同时要避免签订长期的教育合同,此外要注意审查合同内容。

该类合同内容多为格式条款,尤其要注意退费条款、违约条款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密密麻麻的小字里说不定就有一个巨大的坑。

对合同不理解的内容,请对方进行澄清并在合同上补充说明,商家口头承诺而未在合同中约定的,也需在合同中进行补充约定。

另外,对于已签署的合同、缴纳费用的发票或收据以及与培训机构相关书面材料均需妥善保存,以备日后产生争议时作为证据材料,避免无法举证带来不利后果。

  • 面对教育机构跑路,我们该如何维权?

1.尝试沟通、收集证据

与培训机构经营者协商解决。看该培训机构是否为连锁机构,是否存在关联企业,尽可能找到其他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要求其退还剩余款项。

在与对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对通话进行录音,固定证据。

2.电话举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

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请求当地消费者协会调解;或者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争取第一时间在相关部门的介入下,对剩余学费进行协商,得到妥善的处理,减少损失。

3.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

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些教育机构跑路的行为,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4.人民法院诉讼、维护权益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整理自己的损失清单及证据,包括:培训合同、教育培训机构的书面承诺;培训费用的支付凭证、收据、发票;剩余课程情况及对应的剩余课时费。

为防止商家转移财产,积极寻找培训机构的资金线索和账户信息,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5.建立维权群体、扩大影响

建立维权群。建议同一教育机构的受害学员、受害家长组建相应的维权微信群、维权QQ群,方便及时交流情况、进展、线索。并且,如果受害人的人数众多、影响较大的,可以考虑集体诉讼。

来源:半岛 都市报、中山火炬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