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本年选,尽揽年度科幻奇境

一本年选,镌刻中国科幻坚实足印

本书由《三体》出版人、《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主编严格精选,从数百篇科幻小说中选出13篇2023年度最优秀的中短篇作品,打造最权威、最具深度和广度的科幻作品年选,呈现2023年科幻小说的整体发展态势。

2023年注定将成为历史长河的界碑,AI技术的飞跃让无数科幻想象破茧而出,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我们不由得叩问——人类将往何处?本年选所选篇目不拘俗套,既有雨果奖得主海漄、郝景芳的新篇,亦有成名已久的大家手笔,也有科幻新星的处女之作。年选作品聚焦“科技”与“人类”相携共舞的主题,在绮丽飞扬的想象之余,书写了温暖淳厚的人性之思。在此,科幻成为一枚光怪陆离的镜面,反照出众声喧哗的今日图景,回答过去的疑问,亦远眺未来的航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选目录

001 极北之地海漄

028 中元节宝树

058 心语者路航

087 择城顾适

116 游隼向西飞行杨晚晴

143 遥远的脉冲微光谢云宁

181 为什么是企鹅墨熊

217 巨大的外婆刘麦加

238 俑天平

274 滋滋作响的阳光昼温

312 叶子郝景芳

328 空地蒋照翔

352 且放白鹿程婧波

作者创作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漄

平凡庸碌的生活中,只有一种属于我们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虽过着平凡的生活,却从事着非凡的事业。这就是在科幻小说中科学家总以理想主义者示人的原因吧,我们对科学充满敬畏,对这些“盗火者”自带滤镜。现阶段我的能力或许还不足以还原科学家们立体而生动的形象,但至少,我希望能把理想主义在他们身上提炼出来。于是就有了《江之怒》中的丁文昌,有了《极北之地》中的楚北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树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几年来,死亡阴影更是深重地投射在此阎浮世界上。这几年中,有多少人忽焉离去,他们有多少爱恨和遗憾?我们又如何期盼他们的归来?在2022年秋冬之际,重新想起那个写了一半的故事,侧重就和之前的设想完全不同。中华传统的中元节给我灵感,让我写下这个死者“回家”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航

过去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很多问题之所以没有被解决,并非单纯出于技术原因。说真心话,我们永远都会有更尖端的技术,但普通人用得起吗?用得到吗?作为科幻作家的我,诚然可以在小说里发挥想象,天马行空,描写一个很厉害的技术。但这个技术出现了,它就能解决掉问题吗?并不。就像人工耳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可还是有人用不起。重点并非是如何寻找更强大的技术,而是怎样让它为普通人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适

在此之前,我没有特别在意过“气候变化”。它更像是一个概念,一位引导这个时代走向生态、绿色的严师,我会在寒冬的时刻和朋友一起嘲弄“升温”的想法,甚至有时觉得它是一个骗局。但当我以科幻作家和城市规划师的双重身份去系统性地关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新闻和科普文章之后,很快就发现,它的恐怖远远高于疫情和人工智能,可能会是人类当下面临的最大危机。与其他的危机不同的是,我们已经过了有机会阻止气候变化发生的窗口期,直接来到了危机之下如何应对和适应的新阶段。森林火灾、酷热、极寒、暴雨、台风、洪水、内涝、泥石流、高空湍流……它并不像一些科普故事里的图画那样,只有海平面升高,滨海城市一点点被蚕食、淹没——气候变化是所有人类要共同面对的危机,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晚晴

鸟类代表了自由,也代表了不被理解的智慧,主人公如此,主人公那出走的母亲如此,外星人大概也是如此:它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这会不会是一场跨越星际的逃离呢?在小说里,关于外星人的诸多谜团都晦暗不明,它们本身也是隐喻,象征着那些附着在我们身上的意义和障碍,只有当我们真正想要去理解,才可能揭开它们的真面目,从而学会去与它们共处,而不是一味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云宁

如果人类一直沉溺于虚拟世界元宇宙的声色光影,那些真实物理世界的外太空星辰可能只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不过自认为小说里的结局也不能算是多么悲观,毕竟AI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奔赴星辰彼岸,又未尝不是人类文明在另一个维度的一种圆满。

小说里人类与AI的感情也近乎于父与子的关系,AI对人类充满了真诚的尊敬,它们对于外太空探索的渴望与人类最初的星际梦想一脉相承。而AI最后的决定,我也觉得并不算是冷酷,年富力强的儿子即将远行,将年迈的父亲安置在了一个舒适的伊甸园中,让其安然颐养天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熊

最后的结局,无论是那看上去虎头蛇尾的“第一次接触”,还是点题的终章,同样也带着刻意为之的戏谑,这是我在这几年对现实世界观察后得出的感悟——现实世界甚至可能不是一个草台班子,而是一场压根没有彩排、谁抢到麦都能吼两嗓子的卡拉OK,无奈与无谓,充满了人生与历史的始终……

所以,不要问为什么是企鹅,是企鹅,总比不是企鹅要好。这个世界是不讲道理的,凭什么宇宙就会讲道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麦加

此前我不是没有想过写一篇关于外婆的文章,但都没有找到很好的下笔契机。直到后来,一个关于“新人类进化”的故事在我心中成形,梦中的大象、外婆最终的去处以及我们这次“分别”的合理性便那样自然而然地自洽了。是了,必须是科幻,也只有科幻故事才能做到举重若轻地承接我和外婆之间这么复杂深厚的羁绊,完成它长久的体面和永恒的优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平

数年前看到一则日本游戏趣闻,一个宣称玩家可以与NPC直接对话生成剧情的游戏,被揭露出完成对话的只是人工客服。我不由构思出一个寂寞的玩家迷恋二次元游戏角色,却不知道自己在与真人恋爱的故事。

此后三不五时就能见到一些类似的事件,《俑》的故事渐渐地在我脑海里成型,最终却更多地讲述了NPC背后那个社畜的渴望、挣扎以及沉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昼温

有时,对彼此的爱还在,但两边已经不再说着同一种语言。在这种情况下,沟通会变得令人沮丧,让人流着泪怀念过去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但是,时间不会停止向前,孩子不会停止成长。双方都要做出努力,才能在新的语境下,重新听懂对方的语言。

文中写了三对母女,每一个女儿都在奋力获得母亲的理解。在一种神奇拟声语言的帮助下,她们交织的命运发生了奇妙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郝景芳

如果计算机可以生长、变化,那么它们计算的事物是否也是变化的?

沿着这个想象,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所有历史都不确定”的文明城市。因为所有历史都存储在计算机里,但是叶子做成的计算机会不断改变,因此所有信息都会改变。

如果“记录的历史会改变”会发生什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看到的历史是真实的?难道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历史会改变”的世界里吗?如果历史由当下说了算,那我们还有没有追寻历史真相的必要?

在这些问题的触动下,“叶子计算机”的想象从最初的新奇有趣,慢慢变成了具体真实,于是我想到一个少年,在废墟上宣布真实的少年。对历史真相的追寻,和历史真相不可得的实情,共同构成了小说故事必不可少的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照翔

我行走在一片茫茫的空地里,空地里满是半人高的杂草,视线的尽头笼罩在一层迷雾里,我往不同的方向不停走,但怎么也走不出去。视线不及的迷雾里,隐藏着某种巨大的、不可名状的存在。

在一个平常的清晨,我坐在床上,回想着这个梦。

我想还原梦境里的那种感受,于是有了这个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婧波

从1999年写作科幻至今,我竟然没有一篇科幻作品写成都。直到2023年完成《且放白鹿》。成都是一座富有诗意的城市,第一篇为成都而作的科幻小说,怎能忽视这座城的诗意气质?

而诗意,可以贯穿起三千年来中国人的道德与人生。

科幻的内核,由此便有了三千年的延展与故事。

这样的共相,可贵、难得,是历史留下的璀璨珍宝,亦是打开未来的一把密钥。

是以,为成都而作《且放白鹿》,是我的荣幸。

《2023中国最佳科幻作品》丨人民文学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编简介

姚海军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分委会主任、成都科幻协会会长、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曾创办我国第一份科幻迷杂志《星云》。1998年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社任职,发掘培育大量新人,主编杂志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并于2002年启动“科幻图书视野工程”。至今,该工程已引进出版世界科幻经典220余种;“中国科幻基石丛书”推出的刘慈欣“三体”系列已经成为中国科幻的超级畅销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初审:栗 葛

复审:秦雪莹

终审:赵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