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身患癌症、重疾的大部分人来说,确诊之后的时间都非常痛苦。无法马上离开人世,要在医院里反复接受治疗,或者回家度过最后一段时光,可满脑子都在担心什么时候会离开?治病的钱还够不够?诸如此类的问题将大脑全部占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先锋派作家代表之一的马原,曾在2008年被检查出右肺有块6.5cm×6.7cm的不明阴影,他在《文学的日常》纪录片中是这样讲的,得了不治之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换水,善待它。

如今15年过去了,这位豁达的作家近况如何呢?

意气风发的少年

1953年,马原出生在辽宁锦州,他喜欢看书,虽受到了社会时代的限制,但马原依然会想办法了解一些新的内容。

1978年,马原成功考入了辽宁大学中文系,在学校里,马原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源源不断地吸收着书籍里的文化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书读多了,马原对文学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在下笔写作时,马原曾思考过要怎么写,想得多了,反而不好下笔。

18岁是马原正式开始写作的第一年,他的作品并没有受到各大编辑社的青睐。马原信鬼神,信命,从他的文字里也能看出来。

1982年,马原从辽宁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去西藏参加工作,他不太愿意,因为他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如果去西藏就意味着要分开。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手机、网络,远距离的爱人只能通过写信来联络感情,要是遇上不认字的,那就只能忍受相思之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的爱人皮皮如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当时,皮皮和马原商议,让马原先过去,等到皮皮毕业后再过去。

马原来到西藏拉萨,被这里的美深深吸引,在几年时间里,马原做过记者、编辑,了解许多西藏的风俗、故事,1985年,马原动笔写下了他的成名巨作之一《冈底斯的诱惑》。

这本小说最先投稿在《上海文学》,马原用外来人的视角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的神秘。

书的争议较大,有人觉得马原写的不好,看得没有头绪,没有完完整整的故事情节,几个不相关的故事构建出了西藏的神秘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写法方式在当时是十分新颖的,1987年,吴亮在《当代作家评论》期刊中发表了《马原的叙述圈套》一文。将马原这种新颖的写作方式总结为“叙述圈套”,是以形式为内容的写作。

一般人写故事,重要的是叙述了一整个故事,有完整的、连贯的故事情节,而马原写故事,重要是叙述手法,而非故事本身。

在他的小说中,马原不再是拥有上帝视角的作者,他也是主角之一,故事是由他这个人来讲述的。

马原被奉为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还被称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五虎将之一,其他四虎分别是洪峰、余华、苏童、格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藏就职的马原灵感源源不断,在那里接连写下《拉萨河女神》《西海无帆船》、《虚构》等小说。

1985年,爱人皮皮毕业来到西藏,1987年,两人的孩子马大湾出生。

孩子出生后,两人在生活中的矛盾也不断增多,皮皮希望给儿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想要带儿子回沈阳,马原虽然心里不舍,但确实住宿、卫生环境较差,他也不忍心让儿子受苦。

皮皮先回到了沈阳,1989年,马原也调回了沈阳,成为沈阳市文学院专业作家。

写作灵感太重要了,回到城市的马原逐渐像枯竭的泉水,他无法聚集精力沉淀自己去完成写作,每天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他和皮皮的婚姻也慢慢走向了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商议过后,决定和平分手。

马原召集了朋友想要拍摄《中国文学梦》,采访全国各地的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编辑等110人,他将多年积蓄投入到这个拍摄中。

马原想得很简单,他想以当事人现场的第一手法,让被访者回忆80年代,将这些内容整合成一部80年代的文学断代史。

采访拍摄历经8个月,马原没钱了,为了找到新的投资人,他去到海南,可这里的商人都在想办法挣钱进口袋,哪有人想把钱给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海南正在大力建设、发展,马原拿出为数不多的钱,跟着开公司,做房地产项目,文人进入商场,很少有能成功的,马原也在失败的队伍里。

但马原在别处成功了,他在售楼处遇见了再次动心的女人——花姐。

花姐是海南省退役运动员,和马原相差20岁,马原做事直接,不喜欢拖拖拉拉,加上他并不在海口长居,发现对花姐的心意后,托朋友去问花姐愿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花姐对马原没有太多了解,这几个月来,马原一直出现在她面前,和她聊天,花姐对马原也有一些好感,两人互表心意后,迅速登记结婚,花姐跟着马原回到了上海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好的日子仅过了1个月,噩梦突然降临。

治还是不治

马原的身体不好,年轻的时候,他下乡插队,到机械学校学习、当钳工,每天除了干活之外,还会锻炼筋骨,抡40斤重的石锁,和同伴摔跤、打拳。

巨大的体能消耗,让马原必须顿顿吃肉,但当时的条件不好,肉也不能尽兴吃。

年轻时不好好爱护身体,老了就会冒出一大堆毛病。

马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胆结石、肝囊肿、关节炎、静脉曲张、习惯性胃肠炎,甚至还有脑栓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不喜欢吃药,他会尽力把每日用药控制在最低量。致病因子在他体内存在着,和马原本人井水不犯河水,直到2008年的一天。

马原曾在《逃离——从都市到世外桃源》一书写过这段经历。

那天早上他起来发现身上长了密密麻麻的小疹子,被喊起来的花姐吓了一跳,马原想要起身,却发现动一下就痛得不行。

花姐急忙带马原去医院看病,一番诊断下来,马原从医生紧蹙的眉头里看出了点什么。

他和同事昌勇部长坐在了诊断室里,主治医生拿出了马原的CT底片,指着一块阴影给马原看,6.5cm×6.7cm的阴影,脉络纹理在高精度的仪器下显得非常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直白地问了主治医生,“我请你给我实话,是不是那种东西(癌症)?”

主治医生没有把话说绝对,他只是表示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才可以确诊。马原继续逼问他,最后,主治医生开口说道,“十之八九吧”。

特意陪着马原来拿结果的昌勇部长在旁边追问要怎么治疗,希望能有一个具体的方案,主治医生没有保留,直接告诉他们,病因在肺部,可以去上海肺科医院治疗,做肺穿刺活检,才能最后确诊。

马原忍着痛做了检查,拿到化验结果后,立刻打开来看,结果是“未见癌细胞”,他松了一口气,他开始想,要不要继续做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马原在书中所写,拿到结果的那一晚,他失眠了。

虽然没有检查出癌细胞,但他的肺部确确实实有一块阴影,没人知道那是好的还是坏的,马原做了最坏和最好的打算。

如果是良性的取出来,他还能好好生活,如果是恶性的,他可能只剩几年的生命。

马原已经50岁了,他不愿意后面的日子在医院里听着仪器声音活着,马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逃出病房,逃出医院。

在《文学的日常》纪录片中,马原提到这件事时,爽朗的笑出了声,他说道,因为得的是不治之症,要不要治疗是天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想了很多,他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换水”,因为生命是以水为基础的,他将肺部的阴影看成了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通过水这个渠道进入到他的身体,马原想,或许能用“换水”的方式,把这个入侵的生命体排出去。

换一种通俗的说法,马原的意思是“既然我得是不治之症,那我就不治了”,他要和这个病毒共存。

但让马原放心不下的是刚刚嫁给他的花姐,他离开医院后,带着花姐回到了海南,对花姐说,现在她回去,没人会知道他们结婚的事,对花姐是一件好事情,她还可以再嫁,不用将余生耗在他这个将死之人身上。

听了马原的话,花姐反而不乐意了,她认为嫁了就是嫁了,哪能遇见一点事情就分开,还安慰马原不要多想,有病就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的事情太遥远,马原不愿意再去想,他只想活在当下。

“换水”

海南海口是马原实施“换水”的第一站,他和花姐住在海边,租来了一辆自行车,每天都要沿着海岸线骑一圈,大约2个小时。

骑单车对于马原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他动一下,身体里就会传来密密麻麻的疼痛感,他咬牙坚持着骑完一个来回。

回到家的马原汗流浃背,他却觉得身体轻松了很多,没有像以前那样沉甸甸的,每走一步都像拖着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在书里写道,他和死亡定下3年之约,如果只能活3年,那就好好享受生活,不让自己留遗憾,如果他能活30年,那就找一个山清水秀、远离尘嚣的地方,每天读书、种菜,过神仙日子。

时间一点点过去,“换水”还真起了作用,马原不仅扛过了3年,还和花姐孕育出了第二个儿子。

马原认为既然他还有几十年的时间,那就要去完成30年的计划,找一个避世之地,继续“换水”。

马原寻寻觅觅找到了云南西双版纳南糯山姑娘寨,这里有一座千年历史文化的茶山,和善可亲的哈尼族世代居住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在南糯山转悠,一眼就注意到了从巨石里流出的山泉,他非常欢喜,立刻认定这里就是他的养老之地。

2011年,身体恢复较好的马原8次去往南糯山,第8次去时,马原带着妻儿,开着一辆8米长的货柜车,从上海开了数千公里来到南糯山,成为姑娘寨的新居民。

马原掏空了积蓄,变卖了房产,抛下大都市里的一切来到这里,他踌躇满志想要盖出一栋给妻子、儿子的城堡庄园。

盖房子的事情急不得,马原一家先住在了30公里外的景洪城中,每天,马原开车早早去工地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买下的这块空地长了许多杂草,他要从清理开始,也没有地方休息,他从早干到晚,花姐心疼他劳累,但儿子太小,并不能天天带着上山监工。

花姐在姑娘寨附近转悠,发现在边缘有一处荒废的三层小楼,还有两排红砖平房,花姐了解到那里是废弃的学校,早就没人用了。

这间学校距离工地只有700米,花姐和马原提议,能不能和寨里、县城的领导说明情况,借住在学校里,这样马原就不用那么辛苦。

马原觉得可以,便去和领导们商议,他们自掏腰包买了新门窗,改造学校的上下水管道,把电线重新拉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才住进去几天,马原在2012年11月15日凌晨被一群闯入的年轻人打了,他在微博放出了被打后的照片,文学界众多好友纷纷转发。

经过警方接连几天的调查,发现伤人者曾私下和这间废弃学校的负责人签订50年的租赁合同,租金是5万元。

警方拘留了伤人者,让他们承担了马原的医疗、护理、鉴定等费用,有关部门也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把校舍收回,负责人则被撤职。

这个小插曲让花姐有些烦躁,她劝说马原回城里去,但马原不愿意,他喜欢这里的山水,喜欢这里的空气,他坚定要在这里为妻儿盖一幢城堡庄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来也怪,自从马原开始“换水”后,他写作的灵感又回来了,他一边写,一边赚钱,一边画图盖房子。

给马原盖房子的老工人建议过他,房子不能一幢一幢的盖,要盖一个大房子,这样才能出面积赚钱。马原笑着打哈哈,但他想说,不是不愿意一起盖,是他没钱一次性盖好城堡。

7年时光转瞬即逝,马原的城堡建好了,一共10幢房子,红砖石墙,最高的方尖碑式钟楼立在绿林中,远远看去,一片绿海中夹杂着一抹红。

正八角形建筑、方尖碑式钟楼、圆柱形碉楼、纯傣式木楼、六角楼,这幢城堡庄园里有许多童话的因素,这些都是马原给他儿子们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最初这幢城堡庄园起名叫做“湾格花原”,这个名字取自大儿子的“湾”,二儿子的“格”,妻子的“花”,和马原的“原”。

后来建设园子时,马原想办一个书院,便将二者结合,取名叫“九路马堡”。书院,总共15个书架,上面全是马原喜欢、珍藏的著作。

马原还给九路马堡里的所有房间起了作家的名字,有雨果屋、卡尔卡屋、霍桑屋、加缪屋、纪德屋等等。

在山上的几年时间里,马原喝的是山泉水,呼吸清新的空气,他整个人的精神都好了不少,偶尔出山参加活动,老朋友见到他都会夸赞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马原一直记得身体里还有个不明良恶的肿瘤,一次,他认识了一位乡医,乡医医术受到当地人追捧,马原闲来无事让乡医帮忙检查身体。

乡医给马原看了之后,很肯定地告诉他,身体右肺的肿瘤已经不足为惧,马原很高兴,他认为自己“换水”成功了。

在山里这些年,马原写出了《逃离——从都市到世外桃源》,记录他生病后的生活,写了《牛鬼蛇神》、《纠缠》,还写了剧本《过了一百年》等作品。

马原为了儿子写了童话书,例如和城堡同名的《湾格花原》,《砖红色屋顶》、《三眼叔叔和他的灰鹅》。他希望儿子能有最好的童话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跟上时代,马原在微博、公众号、抖音都开通了账号,用来记录他神仙般的生活,还开了一个视频栏目,专门拍摄他和花姐拌嘴日常。

如今的马原虽然身患重病,二儿子也意外离世,但他的生活还在继续,他和花姐要将二儿子写的散文和小说发表,将二儿子拍摄的短视频发布。

未来对于马原来说太遥远,活在当下才是他最想做的事情。#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