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仁,南霸天,刘文彩,周扒皮,这四人被称为“四大地主”,每每想起他们,人们都恨得牙痒痒。

在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周扒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剥削农民的角色,他承受了滔天骂名,然而很多年以后,周扒皮原型被扒,人们却惊讶地发现,他竟然是被冤枉的。

周扒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又是谁在冤枉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周扒皮”如雷贯耳,到底是谁的杰作?

提到周扒皮,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个凶恶的地主,以剥削农民为生,是个十足的反派角色。

现在人们还经常用周扒皮来形容那些刻薄自私、压缩员工的老板,足以见周扒皮这个形象有多深入人心。

那么,周扒皮到底来自于哪里?是谁创造了这个形象呢?

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叫做高玉宝的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由高玉宝创作的自传《高玉宝》走红大江南北。该书一经销售立刻火爆全国,前前后后印刷了将近500万册,还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在海外都享有盛名。

这本书之所以这么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该书的第九章,有关于周扒皮的故事。

这本《高玉宝》就是作者的自传,内容非常简单,主要讲的是他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饱受地主欺压,后来终于逃出生天,靠着从军改变命运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扒皮这个角色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篇幅,也是作者命运转折点中的关键人物。

该书的第九章,也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故事《半夜鸡叫》,讲的是地主周扒皮剥削工人,无所不用其极地压榨劳动力,为了让工人早起干活,他甚至半夜钻进鸡窝模仿鸡叫。

这一情节写得太生动形象,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私自利的地主形象,让那些从小受过地主迫害的人感同身受,恨不得冲进书本里把周扒皮撕得粉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刻画得太真实了,很快这本书就迅速走红,周扒皮这一角色也变得深入人心。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都认为,周扒皮是真实存在的,毕竟这本书是作者高玉宝的自传。

他们对于周扒皮的厌恶程度,现在任何一个影视剧里的反派角色都比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本书的周扒皮原型,其实并没有这么自私残暴,相反,他还是一个十足的好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2:周扒皮的原型,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按理来说,这本《高玉宝》既然是作者的自传,那么周扒皮肯定是有原型在的,为什么后来人们却为周扒皮翻案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很多人发现了这本书中的漏洞。

首先,作者高玉宝是辽宁瓦房店人,既然这本书是他的自传,那么周扒皮肯定就是当时他生活范围内一个小有名气的地主,这时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周春富。

地点对得上,名字也对得上,很多人猜测,高玉宝可能在童年时受到了周春富的压迫,所以才愤怒地写了这本书,指责周扒皮的暴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很快,同村的人就站出来说话了,他们告诉了外界一个惊人的真相。

周扒皮可不是什么恶人,相反,他可是邻里邻居口耳相传的老实人。

从邻居的描述中,人们也渐渐勾勒出了一个真实的周春富。

周春富的祖辈们是靠闯关东才有了一些积蓄,当时先辈们深知创业不易,一直教导子孙们要勤俭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扒皮的“1947”·先锋国家历史》中提到,周家人的生活十分节俭,裤子破了不舍得扔,缝缝补补穿了又三年,裤子的皮带都不舍得买,用一根布条搓成长条穿起来,凑合着又能穿三年,就连吃剩下的粉条他们也不舍得倒掉,晾干之后第二顿继续吃。

从这里看出,周家的家风是很淳朴的,也正是这样勤俭的作风,让他们的财富不断积累,到了周春富这代已经小有成就,在当地包了100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100亩在当时并不算多。

一开始周春富家的田产并没有出租,全靠周家二十多口人没日没夜地干,后来家产才越来越大,增加到了田地240亩,还有油房、杂货铺等一系列的产业。

这个时候,周家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了,他们迫不得已雇佣了一些工人来干活。

有人可能会觉得,或许就是从这里开始,周春富变成了周扒皮,开始剥削农民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1947年中央发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周春富划分成了双富农。

这似乎就说明,他当时并没有存在剥削农民的情况,他们家的产业也不是靠剥削农民而来的,是靠祖祖辈辈的人挣来的。

后来,当初在周春富手下干活的长工们,也陆陆续续为周春富鸣冤。那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各界·周扒皮是个厚道人》中,长工王义桢说周春富平时都是亲力亲为,亲自下地干活,他为人很节俭节约,一件衣服穿了几十年。

对待来这里做工的人,周春富也没有高高在上,当时在周家做工,午饭管的都是白菜,豆腐,米饭,现在看起来这些饭有点粗糙,但那时可以算是山珍海味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周春富对待手下人是不错的,与我们想象的周扒皮相差千里。

那么为什么周春富后来被人诬陷,还被写成了作恶多端的周扒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关人员认为,首先,周春富在当时也算小有资产,难免遭到一些贫苦的人嫉妒。

还有就是,周春富对于他的儿女们十分严格,命令他们必须要和工人同吃同住。

很多没在周春富家做过工的人就会以为,他对待儿女都这么严苛,对待手下肯定也不好,久而久之,周春富苛待工人的骂名也就传出来了。

这里还有一个十分离奇的转折,那就是,后来有人扒出这本高玉宝的作者,其实文墨不通,没上过几天学,他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本自传,更没法用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半夜鸡叫》的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呢?2008年,有学者指出《高玉宝》并不是高玉宝所写,它是由有一名资深作家郭永江所写。

这件事引起了周春富的后人的高度关注,毕竟因为周扒皮走红,他们的祖先一直被人戳脊梁骨,他们早就忍无可忍了。

经过他们的调查,结果发现,这本书的确出自郭永江,而口述者的确是高玉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高玉宝热爱表达,他逢人就会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郭永江对他很感兴趣,两人一拍即合,高玉宝回忆起当年的那些情节,郭永江根据他的回忆整理成册。

那个时候,高玉宝也没有在周春富家里做过工,他只隐隐约约听别人提到,周春富压迫工人的事情,这引起了郭永江的兴趣,他发挥想象力,刻画了周扒皮这样一个角色。

高玉宝的想象,再加上郭永江的艺术加工,把这个剥削工人的地主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恨得牙痒痒。

但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呢?原型周春富竟然就这样被骂了一辈子,真是令人无限唏嘘。

其实这本《高玉宝》原本的作者就是高玉宝和郭永江,但是郭永江的名字因为一些原因被出版社除去了,所以这本书的作者就只剩下了高玉宝。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研讨会上,曾经深扒这本书里《半夜鸡叫》的场景,他们指出,根据其他人对于周春富的评价可以看出,《半夜鸡叫》是荒谬的,这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周春富洗脱了背负多年的骂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能想到,我们经常说的周扒皮,原型竟然是一个实打实的好人呢?

或许这就是文字与现实的隔阂,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加工的,可以相信,但不能全信。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周扒皮原型的故事,相信不久的将来,背负在他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会被洗刷得干干净净。

周扒皮的原型可能是假的,现实中却处处都有周扒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很多人对周扒皮原型的故事并不了解,而我们口中的周扒皮,也并不是那个原型,而是千千万万个剥削员工的老板。

其实历史很多时候都隐藏在迷雾之中,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才能探究到历史的真相!

周扒皮一词反映了普通人被剥削后的无奈与反抗,只希望,现实里像周扒皮这样的人物越来越少,还给普通人一片清净的工作环境,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1]中国传媒大学《对“信念论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机制的考察——以“半夜鸡叫”的文本演变为例》
[2]高玉宝自传《高玉宝》
[3]《周扒皮的“1947”·先锋国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