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本为防止某位将军长期在一个大军区任职的情况。可没有想到的是,对调之后,居然还有一位将军,长期担任一个大军区的司令员,长达十年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有些大军区司令员长期不换人。比如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等等。他们已经担任了十几年的司令员了。

还要一直当下去吗?虽然他们都是毛主席的爱将,可是这种现象还是引起了毛主席的忧思。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割据是怎么形成的?毛主席是熟读历史的,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往往都会出问题。

所以当邓小平和叶剑英向毛主席提议,进行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时候,毛主席拍了板。让大家动一下,换换位置,避免在一个地方任职太久,就油了。毛主席一声令下,八大军区司令员立即对调。

3年后,毛主席逝世,基本上当年参与对调的大军区司令员,还在他们的任上。时间到了1980年,问题又出来了,那些大军区司令员还在任上,没有动。

屈指一算,许世友对调到广州军区也已经7年了,还有杨得志韩先楚陈锡联等等。军委决定,让他们再动一下。四位老将军最终结束了大军区司令员的任职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从八十年代开始,基本上不再有某一位将军长期担任一个大军区司令员的情况,任期届满就要换人,有时候任期没满就换人了。这才彻底解决问题。

比如说,1980年杜义德接替韩先楚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到1982年,兰州军区司令员又换成了郑维山。他们两人的任期都很短。放眼全国,只有一个特例。

他就是李德生。来自河南新县的开国少将李德生,创造了很多历史记录。他是第一位官至正国级的开国将军,也是第一位担任了党的副主席的开国将军。

李德生能打仗,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六七十年代,李德生在安徽正确处理武斗的问题,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毛主席把他调到北京,委以重任。李德生的地位迅速上升,直至成为党的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李德生还是北京军区司令员。他也参与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毛主席还特别说明,李德生是“陪绑”的,因为他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并不太久,才两年多的时间。

对调到沈阳军区后,李德生刚开始也遭遇了阻力,工作不好开展,慢慢地才适应。到1980年,当许世友韩先楚等老将都退出大军区后,李德生岿然不动,依然是沈阳军区司令员。

为什么呢?一方面李德生相对还年富力强,许世友韩先楚等人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李德生比他们小,具备年龄上的优势,还能再干几年。

另一方面,李德生是一员能将,沈阳军区战略位置重要,需要李德生这样的能将坐镇,不能轻易换人。当然了,无论是当时的军委主席华国锋,还是后来的邓小平,对李德生都非常器重和倚重。

所以李德生的地位无人撼动。直到1985年,邓小平提出百万大裁军,69岁的李德生才告别大军区,到国防大学当政委。从1973年开始,他担任了12年的大军区司令员。

在七八十年代,李德生是任职最久的大军区司令员,他又创造了一个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