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毛主席在怀仁堂授予朱老总等几位老战友元帅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给朱老总授衔】

随后,周总理又在国务院对粟裕等一众将军们继续了授衔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日,彭老总又在国防部对校级军官进行授衔,贺帅、聂帅和叶帅等人,也在各个军种、各大军区进行了将领授衔仪式。

原本从新中国成立之际,军衔的授予就应该提上日程,奈何军队人数众多,加上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军衔的认定流程比较复杂,所以等到1955年才进行了新中国第一次大授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第一次大授衔】

而这次军衔的设置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优秀将领们大多都被授予了将军军衔,只不过被分为了大将、上将、中将、少将,那这些不同的将军军衔等级,在待遇上有什么不同呢?

工资的等级不同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为了让国家行政机关快速有序地运作起来,中央制定了一套《行政级别工资制度》,将军们也按照这套制度,以及担任的职务和做的工作来领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政级别工资制度》】

元帅们属于国家级,拿三级工资,一个月的为478元。

大将们属于副国级,拿四级工资,每月拿425元。

上将们则属于正兵团级,拿的工资是第五级,一个月工资382元。

中将的工资就比较复杂了,他们中有属于副兵团级,拿六级工资,每月工资355元,也有属于部长级别的中将,工资拿七级工资,一个月310元。

少将的人数更多,比中将还要复杂,涵盖了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拿的也是第八、九、十这三个等级的工资,每月分别能拿到277、252、217元。

但这工资等级也不是固定的,比如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就主动写申请将自己的工资从五级降到了六级,到困难时期时,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也带头降低了自己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

朱老总也十分勤俭节约、高风亮节,他是元帅,原本应该拿三级工资,但他却从来不愿意拿那么多,哪怕家中还有一堆孩子要照顾,他也坚持要让国家把资金花在更需要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老总】

有几次,负责人希望能给朱老总多裁几身衣服,以便他出席各种正式场合换着穿,朱老总也不肯,甚至他还发了火,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正装足够面对这些正式场合,没有必要再浪费钱做衣服。

朱老总的意思是,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他穿什么衣服还算不上“刀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老总】

除此之外,有一些将帅虽然军衔等级不高,但因为从军的时间、做出的贡献,国家也会相应地对其工资进行上调。

在地方工作的人,或者是军龄较大的人,还会有相应的补贴。

生活工作上的待遇

除了工资这样实打实发钱的事以外,将帅们作为国家的核心领导,在工作上出行上,也会有相应的配置,比如大将们都会被配备一辆苏式吉姆轿车,出差时可以坐软卧,或者单独再挂一节行政车厢以供使用。

安排了行,自然还有食和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元勋们的合影(局部)】

在居住问题上,国家会为将帅们统一安排住房,大将的住房面积一般在180-185平米,上将、中将、少将,则分别根据人数、工作情况等安排175、170、150平米的住房。

军级少将以上的将军们,还能配备专门的厨师、勤务员、生活秘书、保健医生和警卫班。在医院,他们也能接受相应的救治条件。

不过这些也都不是固定的,比如张云逸将军。

原本他的工资和等级可能并不能支撑他接受最好的救治,但是他在长征、抗日的过程中,一直英勇抗争,为此落下了许多旧伤,毛主席专门指示,让张云逸将军受到最高的生活待遇和最好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云逸将军】

后记

毛主席当时拿的是一级行政工资,一个月有560元的工资,这笔钱在当时那个买肉买菜论“毛、分”的年代,似乎已经非常多了,但其实对于国家领导来说,这些钱还是有些不够用的。

首先大家肯定想不到,毛主席在中南海居住是要交房租的,他每个月都要向国家交125.02元的房租,水电气费,以及几十元(后期有调整)的党费。

除此之外,毛主席的工资还要负担女儿李讷和李敏的学费,以及全家的生活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女儿们】

在困难时期,毛主席主动降薪,把工资调整到了404.8元,在1968年1月毛主席的家庭生活收支明细上,就是这样写的:

毛泽东的工资为404.8元。月房租费为125.02元、党费40元、日用消费品92.96元、液化气费9.6元、伙食费659.13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这样看,毛主席的工资都不够他们一家生活,因此有时候毛主席还会将自己以前存下的稿费拿出来补贴家用。

参考资料:

【1】1955年首次授衔的前前后后·人民网

【2】我军两次大规模授勋有哪些不同?勋章含金量有多少?·中国军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制度70年——经验、传承和创新·中国人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