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元年五月,大明皇帝朱高炽登基仅10个月便骤然驾崩,时年四十八岁,作为“仁宣之治”的重要缔造者,他在位时间实在太短了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在永乐大帝朱棣的阴影下,朱高炽已经兢兢业业当了20多年太子,好不容易登上皇位,却又很快追随老爹朱棣去了,由于朱高炽死得太过突然,很多人怀疑他并非正常死亡。

在去世前三天,朱高炽还在处理朝政,看不出身体有豫,仅仅三天过去后,朱高炽就猝然崩逝,留下“无疾骤崩”的记载,说其中没有阴谋,恐怕谁都不信。

时至今日,关于仁宗朱高炽的死因,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本文简单梳理了一下关于仁宗之死的3个猜测,供各位读者品阅。

肥胖导致身体不好

无论是《明史》还是《仁宗实录》中都没有提到朱高炽身体肥胖的问题,出于为尊者讳的原则,直接写显然不尊重皇帝,所以史料中只是隐晦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朱高炽自小“端重沉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端重也不行啊,你让一个小胖子跳脱试试?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朱高炽也愈发肥胖,朱棣就看不惯大儿子的身材,他自己勇武过人,打仗喜欢冲锋在前,大儿子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当年夺嫡的时候,朱高煦和朱高燧没少抓住这一点猛攻,在靖难时,朱棣甚至还不止一次地鼓励朱高煦:好好干,你大哥身体多病。

朱棣话中暗含的意思很明显,朱高炽身体不好,以后立朱高煦当太子。还有一次,朱棣带着儿子们去朱元璋的孝陵墓祭拜,结果朱高炽因太胖走路难行,即便有两个太监扶着也相当费劲,也难怪朱棣对大儿子不满意了。

众所周知,肥胖必然会带来许多疾病,比如三高、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这些病本来就需要静养,受不了剧烈的情感波动,偏偏大臣李时勉的谏言让朱高炽气不打一处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时勉性子耿直,经常怼得皇帝下不来台,当年朱棣决定迁都,李时勉就上书反对,朱高炽在位时,李时勉又上书议论政事,结果惹怒朱高炽,被下令狠狠打了一顿,肋骨都断了好几根。

但李时勉就是不肯改口认错,拖着重伤之躯日日上奏,这可把朱高炽气得不轻,将其扔到了锦衣卫监狱中,之后朱高炽召见户部尚书夏原吉时,朱高炽仍余怒未消,大骂夏原吉侮辱他。

第二天,朱高炽就在钦安殿驾崩,也就是说,李时勉有气死仁宗的嫌疑,毕竟朱高炽因身体肥胖很可能患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结果被李时勉这一出闹得气急攻心而亡,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瞻基谋害

还有一种观点是朱瞻基谋害了父亲。朱高炽性格宽厚,再加上身体肥胖,因此朱棣并不喜爱这个儿子,他更喜欢性格更像自己的次子朱高煦,幸好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朱棣才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朱棣是看在了好圣孙的面子上,才将朱高炽册封为储君。但是,朱瞻基13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皇太孙,实际上已经确定了他未来必定会接朱高炽的班,成为大明新一任皇帝。

朱高炽登基后也将朱瞻基封为皇太子,按理说,朱瞻基没有理由对自己的父皇下手。

朱高炽驾崩时,朱瞻基正奉命在南京巡视,按照《明史》的记载,从仁宗病重到朱瞻基从南京千里迢迢归京,朱瞻基只花费了22天时间,从南京到北京仅用二十多天,以古代的交通条件而言,似乎很难做到。

更蹊跷的是,朱瞻基还在南京的时候,城中就已经开始流传皇帝驾崩的消息,北京不是秘不发丧吗?那这消息是如何泄露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据此就认为,朱瞻基其实早就已经知道父皇会在什么时候去世,已经提前做好准备,换句话说,是朱瞻基谋害了仁宗。

还有人拿出例证说,汉王朱高煦的藩国在山东乐安州,他距离京师更近,按理说他应该更早收到仁宗驾崩的消息,然后想办法阻止侄子朱瞻基返回,但汉王的动作却没有朱瞻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