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父亲英雄儿子混蛋,这是许多人评论朱瞻基与朱祁镇父子的。朱祁镇在明朝的皇帝中,就像一个笑话一样,土木堡之变将他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了,再和老爸宣宗所延续的“仁宣盛世”一对比,这儿子已经不是暗淡失色了,而是被人吐槽不配为朱家子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朱瞻基与朱祁镇父子无论是在性格上、人品、在位成绩上都相差无几。两人的人品整体来说都是比较重感情的,而且也很敬业,属于守成之君。

01朱祁镇的人生耻辱,谁该买单

朱瞻基是个好同学,虽然在位只有10年,但他在位期间与民生息,鼓励生产等等,反正夸好皇帝都是那些赞美之词,在这说不再赘述了,估计你们也不想看,我也不想写。

朱祁镇确实不适合当皇帝,但他是个好人,选皇帝毕竟不是选道德模范,好人还真干不了皇帝这职位。先说说朱祁镇一生的耻辱--土木堡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祁镇这耻辱来源于太监王振,他重用太监,但这其实也不完全是他的错,他不过是继承了他爹宣宗的传统,朱瞻基在位的时候,太监就已经可以点评朝政、批阅奏章了,朱祁镇不过是将他发扬光大了。

土木堡之变是英宗受到王振的怂恿,才御驾亲征一败涂地,自己也成了俘虏。朱祁镇的为什么会成为俘虏生活,还得从他爹朱瞻基那找原因。

成祖朱棣是一个好斗的人,他的人生特点就是:你不服,打到你服为止。蒙古当年就这样被朱棣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但不过20年,就卷土重来了。来看看朱棣留下的边防,都被朱瞻基玩成了什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瞻基觉得他爷爷连年打仗,搞得国人生活困难,必须得休养生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才是好皇帝该做的。这观点和做法绝对没错。但是,宣宗继位后,对少数民族的武装采取妥协、退让,以外交和经济的形式来买边疆和平。其实就是只要蒙古来进贡,就一个劲地给钱,也不管贡品好坏。

守成之君不进行战略扩张也对,但边防还是得要吧,朱瞻基同学直接放弃了安南,还将奴儿干都司内迁,甚至夸张到河套地区几千里空地居然无守兵。得了,这真的是打开大门请土匪进来。蒙古人就是从这开始,成长为心腹大患,史称北虏入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