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22日晚10点,正在向枣庄以东迂回前进的汤恩伯军团第52军关麟征部的先头部队张耀明第25师遇到了一个突发事件。

按照计划,关麟征第52军是要隐蔽前进,准备与集结在枣庄以北的王仲廉第85军合围枣庄的。

之所以要隐蔽前进,是因为汤恩伯军团是鲁南战场上仅有的一支嫡系部队,若过早暴露番号,必将会引来大批日军,将会影响李宗仁定下的吸引第十师团孤军冒进,从而将其一举聚歼的计划。

可让关麟征没想到的是,就在第25师来到距离枣庄不远的一个小村子夜宿的时候,大意了。

此时,在村口的一座楼型碉堡里,有一个小队的日军正藏在里面。虽然在第2天早上,这一个小队的日军被全歼,可第52军的行踪暴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审讯俘虏,关麟征得到了两个消息,一是,面前的这股敌人是第十师团的第十联队,正准备增援临沂;二是,第十师团的瀬谷支队正沿着津浦路南下,除第十联队增援临沂外,第63联队正准备向峄县的台儿庄发起进攻。

得报后,汤恩伯开始合计了,他本来的任务是先潜入抱犊崮山区,待机枣庄之敌,并没有南下合围日军的计划。现如今,虽然52军的行踪已经暴露,但日军却并不知道这支部队的番号。以日军的骄横,定然不会把这支番号不明的部队放在眼里。

这也就是说,汤恩伯军团先潜入抱犊崮山区,然后待机枣庄之敌的战役企图仍可实现。

况且,汤恩伯认为,此时日军刚刚南下,锐气正盛,如果此时就南下合围日军,势必会打成一场胶着战,战略和战术上的意义不大。

因此,汤恩伯也没搭理第十联队,带着部队继续向枣庄而去了。

事后证明,日军俘虏的情报是准确的,只不过细节方面有偏差。第63联队并未全部向台儿庄前进,而是只派出了第2大队千余人的兵力。

由此可见,日军此时的骄狂。

此时,台儿庄内的中国部队有多少兵力呢?第2集团军的3个师。

始终有个问题存疑,既然在起初阶段日军仅用了一个大队千余人的兵力对台儿庄发起进攻,第2集团军为何不主动出击,消灭这支日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2集团军虽然经历了娘子关作战、保定会战,兵力损耗严重,可毕竟有三个师,怎么也能凑齐一万五六千人,以10倍以上的兵力打不了日军一个大队?

有人可能会说,日军虽然仅有一个大队,可是炮火犀利。

可配属给一个大队日军的炮兵至多不过一个中队,这个仗打不了吗?

只能说,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从蒋氏以下都过分“神化”了日军的战斗力,普遍产生了畏惧心理。只要与日军作战,他们先考虑的往往都是防御,很少采用主动进攻。这场仗,如果换了八路军的3个师来打,日军这个大队恐怕连渣都剩不下。

1938年3月23日上午,双方以骑兵的交锋拉开了台儿庄之战的序幕。

首日的进攻并不激烈,日军仅是对台儿庄进行了炮击。在3月24日,进攻正式开始了。

打了一天,台儿庄一线阵地被突破,随即又被守军打了出去,战斗虽然紧张,可并不激烈。直到3月27日,战斗才激烈起来。这是因为,第63联队长福荣真平大佐亲率一个大队增援到了台儿庄。

日军并不糊涂,他们也知道,以一个大队的兵力想要拿下台儿庄是不现实的。

可是,从23日至27日这四天内,第2集团军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歼灭63联队第2大队的机会。

27日之后,这个仗不好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见台儿庄战事吃紧,李宗仁急电汤恩伯,“侧击南犯之敌”。

此时汤恩伯在哪里呢?

按照原定计划,汤军团的第2师郑洞国部攻打枣庄,张轸的110师袭扰峄县。可李宗仁的命令到后,汤恩伯的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从85军和52军各抽调一个团,配以骑兵和炮兵一部赶往台儿庄,主力仍在枣庄附近待机。

后人据此认为,这是汤恩伯怯于南下台儿庄,是避重就轻的避战行为。

这倒也未必。

汤恩伯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两点考虑:

其一、他需要始终把握着战场的节奏,他要做的并不是像59军那样的四处救火的预备队,而是要做一锤定音的“铁锤”。

其二、日军对台儿庄的“一鼓作气”已经被守军挫败,此时日军的状态是“再而衰”,远未达到“三而竭”的地步。

这就意味着日军此时仍有一战之力,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日军仍会持续向台儿庄增兵。在这个时候加入战场,定会是一场胶着的战事,起不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汤恩伯错了吗?

并未全错。可他却忽视了两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守在台儿庄内的第2集团军能够坚持到他的一锤定音吗?如果守不到那个时候,他的“铁锤”岂不是会落空?

二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向李宗仁报告。作为部下,汤恩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个想法获得了上级的认可,上级定会重新调整计划和兵力。

可汤恩伯既不向李宗仁请示,也不向李宗仁汇报,就独断专行了,势必会造成李宗仁的被动。这也是李宗仁与汤恩伯交恶的开始。

至于池峰城的第31师在台儿庄的损失,汤恩伯直接选择了无视。他在乎的只有他自己能否一锤定音,岂会管池峰城的洪水滔天?

客观地说,汤恩伯的计划是有可取之处的。可这种以牺牲友军为代价来换取自己胜利的行为却令人不齿。

可汤恩伯的计划却遭到了52军军长关麟征的反对。关麟征强烈主张全军南下,而非部分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傲慢的汤恩伯没有拧过暴脾气的关麟征,命令全军南下以解台儿庄之围。

具体部署是,以王仲廉的85军为左翼,以关麟征的52军为右翼。既然关麟征那么强烈地主张南下,那就以52军为主攻吧。

关麟征自然没有意见,率部急进。正在台儿庄瀬谷支队只能凑出来一个大队阻击。可一个大队岂是关麟征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