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收信人看着信封上的寄信人名字百思不得其解,“马眉”是谁?,总行里有叫这个名字的职工吗?

信件来自山西省,收信人拿着信思索许久,决定把情况上报,由领导决定看不看这封信。

信件放在领导办公室里等待有人开始阅读,领导得知有一封奇怪的信件后,决定拆开来看看,看是别人的恶作剧,还是有事要说。

没想到,这信封的内容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们重视,并且调出了总行的绝密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张报纸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的信里有3样东西,分别是一封代笔信,一个陌生人签名的信件,还有一份1983年3月1日的《山西日报》。

奇怪的是,这份《山西日报》中一篇关于介绍人民币票面上的题写者文章被圈出来,寄信人是对这篇文章存有疑虑吗?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信给《山西日报》,而是写给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呢?

代笔信的内容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表情凝重,信中明确指出了《山西日报》文章里提到的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题写者有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写信的人又不愿意直接说出真正的题写者,只说“我清楚真正的题写者是何人,是在何种情况下所写”。信末尾还附上了题写者的联系地址。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偏头看向签名,轻轻念出这三个字“马文蔚”,这个人是谁呢?会是信件中说的真正题写者吗?

信件被传阅到更多人的手中,最先看完信件的领导问其他人,“可信吗?”

《山西日报》上说的人民币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是其他人,和“马眉”和“马文蔚”没有关联,是报纸弄错了?还是这两个人闲得无聊写封信消磨时光?

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们再三翻阅信件,信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明说马文蔚是题写者,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坚定,一定要证明《山西日报》写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不就考证吧”。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里的档案室里存有人民币的字体原版档案,只是被列为绝密档案,不能随意拆封。

现在既然有人对人民币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的题写者发生争辩,那么他们应该去向历史求证,可惜的是档案中没有题写者的署名,这要怎么办呢?

领导们思索再三,决定去信中留下的地址,找到这位题写者,让他重新写一遍“中国人民银行”这6个字,要是和档案里的字迹一模一样,那就能证明是他写的。

1983年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派出金融研究所的陈溶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张作栋,带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绝密一号”档案来到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会议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陈溶和张作栋见到了马文蔚本人,他们仔细打量着这个颤颤巍巍走进来的老人。

此时的马文蔚已经79岁了,他佝偻着腰步履蹒跚地走进来,见到陈溶和张作栋时,他苍老的眼睛亮了下,“是总行来的同志吧?”

马文蔚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来了2名同志找他的消息时,觉得不可置信,现在看到人站在面前,终于露出了笑容。

陈溶和张作栋向马文蔚说明了来意,“这次来,是想让马老先生再写一次‘中国人民银行’这6个字,由我们做技术鉴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文蔚笑着点头,“好,好,好”,他看向身旁女儿马眉,眼底微微泛起泪光,没想到过了33年,他心底最大的秘密还能有看见阳光的这天。

会议桌上早就准备好了毛毡和宣纸笔墨,马文蔚站在桌前,长满皱纹的手将宣纸放在毛毡上,马文蔚从宣纸的右边摸到左边,拿出一支自带的秃毛笔,提笔的一瞬间,马文蔚像是回到了1950年的4月,他动笔写字的那天。

往事

马文蔚年轻时,一直坚持钻研书法,苦练《张黑女墓志》等魏碑书法,曾虚心向于右任、景梅九等著名书法家求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文字刻石的统称,大体可分成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4种。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称为“魏楷”。

现存的魏碑作品数量巨大,仅是在龙门石窟发现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而马文蔚苦练的《张黑女墓志》具有很高的遗书价值,墓志书法更多地反映了魏晋楷书的遗貌,较为规范。

马文蔚苦练多年,积淀了非常深厚的书法功底,并且他的书法技艺自成一体。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的南汉宸请马文蔚来办公室鉴赏一杆毛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文蔚听到要鉴赏毛笔,做完手中的活后,立刻来到南汉宸行长的办公室,进门的第一眼他就注意到了桌子上的毛笔,“好笔!是宫廷里的东西!”

南汉宸行长见马文蔚笑得合不拢嘴,将毛笔递给他鉴赏,马文蔚小心翼翼地接过毛笔,放在眼前细细鉴赏。

“好笔,实在是好笔”,笔杆顺滑挺直,笔尖汇聚一处,马文蔚的手有些发痒,想用这支笔写写字。

南汉宸行长看出了马文蔚的心思,笑眯眯地对他说,“写几个字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闻言,马文蔚脸上流露出笑意,下一秒他却敛起笑意,将笔放回远处,沮丧摇头,这笔一看就价值不菲,还是宫廷里的,要是被自己写坏了可不得了,“这笔不如我那支笔好写”。

南汉宸行长哪能不知道马文蔚说的是反话,故意道,“那就回去把你那支笔拿来,今天我要跟你比一比,看咱俩的字谁进步的快”。

马文蔚直觉南汉宸行长今天有些奇怪,怎么硬要自己写字,但爱书法如痴的马文蔚想着平时难和南汉宸行长一较高下,如今有这个机会可以相互切磋,说不定对比后,自己的书法还能再精进些。

马文蔚的办公室就在南汉宸行长办公室对门,他很快把平时练字的毛笔带到南汉宸行长的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开办公室的门,马文蔚看见南汉宸行长正在把天蓝色的虎皮宣纸裁剪成四方小块,南汉宸行长听到动静抬头,笑着对马文蔚说,“我说写什么,你就写什么”。

马文蔚心想这是要考验我啊,走到桌前应了声,“好啊”,手从宣纸的左边抚到右边,毛笔点过墨水。

南汉宸行长开口道,“先写一个‘中’字”。

马文蔚在虎皮宣纸上落下第一笔,横折钩的笔锋随着手臂的回勾停住,随即又继续写,很快一个“中”字跃于纸上,南汉宸行长看着饱满而隽(jùn)秀的字默默的笑了笑。

马文蔚写完第一个字后,南汉宸行长再次开口说“再写一个国字”,马文蔚低头在第二张宣纸写下“国”字,南汉宸行长又继续让马文蔚写了“人”、“民”、“银”、“行”、“元”、‘角’、“分”等19个汉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