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康熙时期的全权代表大臣索额图,带着满汉蒙古的意志对布里亚特蒙古人居住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

“凡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鲜卑利亚、及通此江河一溪一地皆属中国,不可弃之鄂罗斯”。

当时索额图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声明,是他在真实地考察了大清的地图和实情后认为,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其实都属于中国,是俄罗斯人不地道,暗中侵吞了以上大部分地区。

由此,在最初的中俄边界谈判时,索额图一再坚持,要以勒拿河作为中俄两国的边界线。

在他看来,贝加尔湖必须是属于中国的,因为那里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牛羊饮马之地,不拿回那里的土地,就不能给蒙古附属一个交代。

然而,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最终“贝加尔湖”还是离开了大清国,关于其背后的历史始末,文史君今天来为大家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加尔湖”的历史

贝加尔湖,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十分优越,犹如镶嵌在地球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壮丽风景,更在于它拥有着全世界最为丰富的淡水资源。

这个庞大的湖泊,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始终安静地伫立在中国漠北草原的北方,宛如一位守护神,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

中国人对贝加尔湖的了解,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在古老的《山海经》中,便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记载,其方位也被大致描绘出来。

到了夏商周时期,关于贝加尔湖的记载一下子减少了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自夏朝灭亡后,中国的势力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夏朝王族遗民逃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匈奴,开始与南方的商朝进行长期的对抗。

可以说,整个商朝和周朝时期,中国都在防备北方的夏朝遗民,也就是后来的匈奴。

直到秦汉时期,中国开始对漠北的匈奴进行了大规模的行动,这其中就包括蒙恬将军在漠北地区立下的赫赫战功。

据史书记载,蒙恬将军曾率领大军深入漠北,甚至到达了贝加尔湖的边缘地带,成功地将匈奴驱逐了七百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朝时期,中原王朝对贝加尔湖的探索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汉武帝时代的“苏武牧羊”的故事。当年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者出使匈奴,却不幸被扣押流放到了贝加尔湖地区。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湖泊面前,苏武被其巨大的面积所震撼,误以为这是一片大海。

由于它位于中国的最北方,苏武便将其称为“北海”。从此,“北海”之名便广泛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各类文献之中,成为了贝加尔湖的代名词。

到了元朝,关于贝加尔湖的记载更加丰富。

蒙古作为一个全新的民族在草原上崛起后,成吉思汗凭借其强大的武力统一了整个大漠草原,并征服了传说中的布里亚特人。

布里亚特人并非传统的草原游牧民族,而是介于游牧和农耕之间的渔猎民族。

成吉思汗时期,将贝加尔湖作为自己的长期放牧地区,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这片湖泊的联系。

明朝时期,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仍然属于蒙古人的势力范围。那时虽然元朝的辉煌已经逝去,但蒙古人的影响力和势力依旧在漠北和漠南之地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蒙古势力内部开始分裂,形成了喀尔喀蒙古和布里亚特蒙古两大势力。这种分裂状态不仅削弱了蒙古人的整体实力,也为外部势力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俄罗斯人,在元朝和蒙古帝国时期,曾是蒙古的附属国。

元朝的衰落和金帐汗国的解体,让俄罗斯人看到了崛起的机会。17世纪,俄罗斯人开始了自己的东扩之路,他们的目光逐渐投向了遥远的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地区。

早在1598年,俄罗斯人的势力就已经触及到了西伯利亚汗国地区。他们的探险队深入这片土地后,对当地的地形、气候、民族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了解。

到了1647年,清军刚刚入关不久,俄罗斯人的军队就已经推进到了鄂霍次克海地区。

面对俄罗斯人的入侵,布里亚特蒙古人进行了激烈的反抗。然而,由于人数上的劣势和武器上的落后,他们根本无法与俄罗斯人的军队相抗衡。

最终,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反抗以失败告终。而那时,正是明末清初之际,中原王朝无暇东顾,给了沙俄可乘之机,且对当时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遭遇也知之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贝加尔湖”的谈判

清朝初年,正是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大背景下,清朝与俄罗斯的谈判正式拉开帷幕。

刚开始,大清的态度十分强硬,正因如此,也就有了文初的索额图的对于布里亚特蒙古居住区的强烈的主权要求。

然而,谈判的另一方——俄罗斯的代表戈洛文,同样也是一位狡猾而强硬的对手。

在他看来,明清时期,中原王朝都未能对那片土地进行有效管辖。不仅没有设置行政机构,也没有移民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