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瑞士召开的“乌克兰国际和平峰会”如约而至,乌军在哈尔科夫地区的反攻行动开始逐渐升温。基辅当局希望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有所作为,为泽连斯基参会期间保持政治上的“高姿态”提供舆论支撑,同时,也为争取西方国家的新一轮军事援助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哈尔科夫方向的战事走向却事与愿违,乌军在缺乏电子战能力、地面火力支援、装甲突击装备和制空权的“大背景下”,向“以逸待劳”的俄军贸然发起主动进攻,其结果早已经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炮兵)

乌军在利普齐方向发动多轮反击未果的情况下,围绕沃尔昌斯克城北工厂区的战斗逐渐进入白热化。5月28日以来,乌克兰军队派遣大批增援部队,通过在沃夫恰河上游搭建上百座临时浮桥的方式,将第57机械化步兵旅的轻步兵分队从城南送入城北,其作战目标是通过占领工厂区周边的高层建筑物,继而将俄军赶出沃尔昌斯克主城区。然而,面对拥有空天军空中火力支援以及大批FPV无人机覆盖的俄军,乌克兰军队主动发起进攻相当于“自投罗网”。

俄乌两军围绕沃尔昌斯克砂石骨料厂的激烈博弈,导致第57机械化步兵旅在6月10日不得不从前线紧急撤退,因为该旅主力在两个星期的高强度消耗战中遭遇重创,部队急需休整,否则有被成建制消灭的风险。与此同时,乌军还将其精锐第82空突旅,连夜派遣至沃尔昌斯克北岸,但该旅在坚持了一周后也被为俄军彻底打残,于6月12日从前线撤退至哈尔科夫以东的楚胡伊夫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炮兵)

为了接替第82空突旅的防区,乌军又派遣第36海军陆战旅和第71猎兵旅进入俄军设置的“绞杀战”现场,这进一步扩大了乌军在该方向的损失。

乌克兰军队不断派遣轻步兵进入俄军层层设防的建筑区,在炮兵支援火力不足,无人机受到俄军电子战强电磁干扰,“星链”通讯遭到压制,且完全没有重型装备支援的情况下,对俄军控制区域发动毫无意义的“死亡冲锋”,其结果可想而知。目前来看,经过4周的残酷战斗,乌军并未实现驱赶俄军的目的,反倒因为“添油战术”,导致己方兵力损失惨重,后续部队到底要不要继续增援,以解救乌军36旅和71旅官兵,已经成为乌军指挥员亟待面对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士兵)

当地时间6月15日,俄军“北方战役集群”在其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公告表示,俄军目前仅仅占领了沃尔昌斯克砂石骨料厂约40%的区域,另外仍然有60%的地区现处于乌军控制之下,双方在工业区的战斗还在继续,目前胜负还未见分晓。

乌军自6月14日晚间,将大约2000人、5个营的兵力通过临时浮桥顺利渡河之后,俄乌两军在砂石骨料厂的战斗变得异常激烈。不过,由于区域内建筑物已经被俄军逐个标定,乌军一旦进入高层建筑物和地下室就会立即遭到俄空天军的轰炸,重型温压弹引发的烈焰从地下室窜出,宛如“数条火龙”喷涌而出,乌军士兵伤亡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军坦克开火)

有分析认为,当前沃尔昌斯克城北战场的情况与第聂伯河下游的克林基战斗如出一辙,乌克兰军队违背基本的军事常识,不断向河对岸派遣轻步兵分队,意图扩大“桥头堡”的控制面积。然而,由于部队重型装备无法通过临时浮桥进入城北,渡河后的乌军士兵存在严重的补给困境,不仅后勤物资运不进来,而且伤员撤离运不出去,这造成了乌军大量伤员在得不到医治的情况下,惨死在前线临时救治站。

而且,尽管乌军已经先后将四个旅大约5000人投入城北的战斗,但是俄罗斯军队并没有受困于沃尔昌斯克城内的两军博弈,俄军反而在6月12日开始,突然向该城城东发动进攻,这反而说明乌军在沃尔昌斯克城北的战斗根本没有给俄军足够的压力,俄罗斯军队不过是在“瓮中捉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连斯基和拜登)

根据6月上旬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的乌军伤亡损失数25945人来统计,相较于乌军5月损失42205人的数字,乌克兰军队的不可恢复损失数正在快速上升,而且按照目前的日均伤亡数字预估,6月乌军的损失数将超过51000人,这远远超过了乌克兰征兵系统在该国国内每月可以动员的3万人,巨大的兵力亏空很可能让乌军越打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