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年初一那天,国足1:3败于越南。越南人高兴得如同打了一场大胜仗,举国欢庆。

在懂球者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场普普通通的球赛,至于吗?中国男足的实力很弱,打赢这样一支弱队有什么好高兴的?

懂球者未必懂政治。越南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对中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心理。什么事一扯到中国,似乎就必须压中国一头才过瘾。

这种古怪心态,在越南前领导人黎笋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过去提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总会提到黎笋集团,当时的越南领导人就是黎笋(越南语:Lê Duẩn,英语:Le Dung),此人对中国的态度,那叫一个纠结。

一、黎笋:从胡志明副手走向领袖

说起越南领导人,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胡志明,那个面带笑容、慈祥可亲,会说中国话、会写中国毛笔字的老爷爷。胡志明对中国人民是十分友好的,他一生为越南独立而奋斗,可惜的是胡志明最终没有看到越南的统一,真正实现越南统一的是黎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志明是越南北方人,黎笋是越南南方人,黎笋(1907年4月7日—1986年7月10日)),原名黎文润,越南广治省兆丰县人,早年曾是一名铁路工人,1928年,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可以说是根红苗正地地道道的工人阶级出身,后来是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一批党员,1931年,任北圻党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

由于活动十分积极,十分惹眼,1931年4月不幸被法国殖民当局逮捕,幸运的是他没有被判死刑,而是只被判了20年徒刑,先后监禁于河内、山萝和昆仑岛等地。

在1936年,黎笋再次交到好运,法国人民阵线执政,大批政治犯被释放,黎笋也是其中一员。出狱后他回到中圻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在1940年,再次被捕又判了10年徒刑,并流放昆仑岛。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胜利,黎笋再度出狱,多年革命经历,使他积累了足够资本,不久后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黎笋这关键的一步跨越,要归功于他一直坚持领导的抗法战争。

抗法战争期间,黎笋担任南方局书记,并直接领导第七联区(原西贡市以北地区)的抗战工作。因为工作成效显著,获得认可,正是这这段经历让黎笋进入权力中心。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越南不少人对于当时南北分立不满,而黎笋坚持以武装斗争赢取胜利的观点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笋家乡位置

1960年9月越南劳动党举行第三届党代表大会。大会的决议指出, 越南革命将同时向两个目标迈进:“ 在北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与“ 解放南方 ”。因为黎笋的威望使得参与大会的576位代表选举黎笋为总书记,成为政治局的第一号人物。

黎笋为人圆滑又雷厉风行,越南人民军上将陈文茶记得一件事:1959年的一天,陈文茶收听到英国BBC广播电台报道越南共和军与同塔梅地区抗战人员的军事冲突。陈文茶在一位队友陪同下前往会见黎笋,建议必须派遣北方干部来训练南方干部和战士们,以增强他们的工作和战斗能力,并初步要求北方派来一百名年轻干部南下。

黎笋把南方党视为自己的政治禁脔,不愿让北方掺沙子,但他又不好拒绝,于是委婉地说政治局难以批准此建议。然而陈文茶反复坚持,黎笋便退了一步说,最好把要求的人数减少,要不就减少一半吧,来日方长,等南北同志熟悉了,再加人。

陈文茶焉能不知黎笋的心思,为着加快南北一统,陈文茶也只好同意了。

谁料黎笋登鼻子上脸,见陈文茶被说动,再次试探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