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是清朝康熙时期的重要谋臣,他为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大功,但不论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还是真实的历史上周培公最终都被康熙调派到盛京沈阳,那么周培公到到沈阳任职真的是被康熙贬斥了吗?他的结局又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靠攀附权贵出头的周培公

其实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把周培公这个人物塑造得比较清高,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康熙帝师伍次友曾经给周培公写过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投靠大学士明珠,但是周培公最终却并没有用这封信,他不屑攀附权贵,他希望通过科举证明自身的才能步入仕途。

结果周培公在考试时没有避讳康熙的名字“玄”字被赶出考场,周培公在流落街头时被康熙所发现并被任用,后来成为康熙极为信任和器重的谋臣,但是周培公获得康熙喜爱后,却触犯了满族重臣的利益,在满族权贵的排挤之下,康熙不得已将周培公贬逐到盛京沈阳,后来周培公在沈阳病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电视剧中周培公大概的情形,实际上电视剧中关于周培公的事迹除了到盛京任职和参与平定三藩之乱与历史上的周培公相同之外,其余的像人物性格都与历史上的周培公不同。历史上的周培公与电视剧中的清高人物性格恰恰相反,历史上的周培公是靠攀附权贵才得以出头。

历史上的周培公本名周昌字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周培公自幼父母双亡,成年后在乡里当一个小卒,后来成为驻防荆门的八旗贵族的一个包衣奴才,这是周培公攀附的第一个满洲贵族,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周培公又攀附上了康熙时期的汉臣大学士黄锡衮,在黄锡衮的引荐下,周培公得以进京在内阁担任文书的工作,负责整理文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培公到了京城之后,更加讨好巴结京城的权贵重臣,黄锡衮自然是周培公主要讨好的人物,因此周培公当时在京城中站稳了脚,只差机遇了。

三藩之乱给了周培公机会

周培公在内阁待了没多久就迎来了人生的机遇,康熙十三年(1674年)云南藩王吴三桂联合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发动了三藩之乱。

吴三桂在发动三藩之乱后策反了陕西提督王辅臣在西北起兵响应自己,吴三桂希望能打通耿精忠和王辅臣之间的联系,西南、东南、西北连成一片,康熙摸透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因此康熙认为一定要尽快先切断王辅臣与耿精忠之间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康熙派东阁大学士黄锡衮率军出征负责切断西北王辅臣与东南耿精忠的会合,黄锡衮是周培公的贵人,他在出征时认为周培公颇有机智,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幕僚一同出征。

黄锡衮在前线与康亲王杰书一同配合压制东南耿精忠卓有成效,后来康熙担心黄锡衮的兵力不足以对抗王辅臣,于是又派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八旗军去征讨王辅臣。

当时黄锡衮和杰书的联军已经把耿精忠彻底压制住了,黄锡衮看这面战事基本接近尾声,他认为已经没有战功可捞了,于是他给图海写了一封推荐信,让周培公去图海军中参谋军务,就这样周培公又来到了图海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辅臣是明末清初的猛将,外号“活吕布”和“马鹞子”,素有万夫不当之勇,早年在明朝军队与清军作战时期就非常骁勇善战,他的名头让八旗军都足以畏惧,因此图海所率领的八旗军虽然人数众多,把王辅臣围困在了平凉城内,但是王辅臣丝毫不畏惧八旗军,而八旗军反而更加畏惧王辅臣的威名,因此一时之间清军与王辅臣军对峙在了平凉成了僵局。

周培公抵达前线之后,他通过摸查王辅臣的底细,判断出王辅臣是被迫响应吴三桂。王辅臣曾经是吴三桂旧部,但是他得罪过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所以才脱离了吴三桂到陕西当提督,在吴三桂起兵之初,曾多次派人劝王辅臣起兵响应都被其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后来康熙派遣大学士莫洛兼署陕甘总督前往西北督战,王辅臣因莫洛偏向甘肃提督张勇而克扣自己的军需补给问题与莫洛和张勇都闹翻了,后来王辅臣更是在冲入莫洛大营讨要军需补给时产生冲突,在激愤之下王辅臣的部将误杀了莫洛,王辅臣最终只得被迫起兵响应吴三桂反叛。

王辅臣有了这层原因才不得已投靠了吴三桂,所以周培公认为王辅臣并非一心反清,可以采取攻心之策,请康熙圣旨宽恕王辅臣即可兵不血刃将其劝降。图海很赞同周培公的想法,只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劝降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王辅臣手下总兵黄九畴和布政使龚荣遇与周培公是荆门同乡,其中龚荣遇更是与周培公自幼相识。二人最初都不想随王辅臣反清,是迫不得已才追随王辅臣反清,图海大军围困平凉之后,黄九州和龚荣遇就都劝王辅臣投降,只是王辅臣担心投降后还会被追究责任,怕清军杀降,因此犹豫不决。

黄九畴和龚荣遇得知周培公在图海军中参谋军务之后,就立刻秘密与周培公取得了联系,把平凉城内的底细还有王辅臣担心的地方全都告诉了周培公,因此周培公认为进城劝降王辅臣成功几率很大,所以周培公决定自己亲自进城劝降王辅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周培公就把黄九畴和龚荣遇提供的情况禀告了图海,他认为王辅臣很大概率能被劝降,所以自告奋勇入城去劝降王辅臣。图海得知之后大喜,因此赶紧给康熙写奏折请示康熙批准周培公的劝降之策。

王辅臣在顺治时期就很有威名,他曾当过顺治的护卫,勇武之名威震八旗军,当时京城满洲贵族都以认识“马鹞子”王辅臣为荣。康熙自幼就知道王辅臣的威名,他在委任王辅臣出任陕西提督时还曾经刻意召见拉拢过王辅臣,就是担心王辅臣有什么异心,结果谁成想王辅臣最终还是叛乱了。

因此康熙其实对图海能否平定王辅臣没有绝对胜算,他一直都在为王辅臣叛乱的事情发愁,他甚至为此曾经多次公开指责激起王辅臣叛乱已被杀害的陕甘总督莫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图海的奏折递到康熙手中时,康熙看后大喜,他很赞同周培公的劝降计划,认为周培公可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当即康熙批准了这一决定,但是康熙要在乾清宫召见周培公,完整的听取周培公的劝降计划,做到确保万无一失。

因此周培公得到了面见康熙的机会,周培公在康熙面前侃侃而谈,把王辅臣的困境以及王辅臣与吴三桂之间的矛盾剖析得很清楚明白,康熙在认真听完周培公的分析之后,更加坚定了劝降王辅臣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