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起于康熙裁撤“三藩”。当年满清入关得天下,有四个大汉奸立下大功,孔有德、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清廷待之不可谓不厚,皆封王,令吴三桂驻防云南,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防福建,尚可喜驻防广东。孔有德在与南明李定国作战失败自杀,就将其女孔四贞许配给孙延龄驻守广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康熙日感“三藩”势大威胁,于是下令迁往山海关外,“三藩”遂反,一时间三藩旧部、南明残余势力群起呼应,一直攻到湖南,占据半壁江山。那么为何短短几年时间失败了呢?有说实力不济,有说缺钱少粮。这有些说不通,以“三藩”合四方之力,不可谓不强,要不然不能那么快打到长江边上,至于钱粮,所占之地虽不及江南富庶,但如湖南江西,也是鱼米之地,不会养不起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藩败亡,必另有其因:

*吴三桂起兵打的旗号是“兴明讨虏”,谁都知道满清是他放进关的,连南明最后一位永历帝,都是被他从缅甸抓回来,亲手绞杀的。此事天下皆知,说这话谁信?做着“虏”封的官,再去讨“虏”,杀了南明皇帝,又要兴明。从道义和气势上先输了三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执政时,百姓尚得果腹。比起明末时饥荒遍地,朝不保夕的境况已是好的多。且康熙年治理还算清明,未施暴政,推行汉制,民心渐行归化,吴三桂这等朝三暮四的逆贼,自然得不到发自内心的支持。其痛恨汉奸之心,尤胜于外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藩”内部各势力本就各怀鬼胎,不是铁打一块。如广东尚家,老子尚可喜是清廷这边的,儿子尚之信是吴三桂这边的。福建耿精忠,作乱时被台湾郑经图谋地盘,以至首尾难顾。西北王辅臣,原为吴三桂旧部,打了败仗就归顺了清廷。这些山头被康熙逐一分化瓦解,等到吴三桂一死,更是如鸟兽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各朝代统治中心,多于中原一带,而清朝粮饷税捐主要来源还在手里,其根本未动,还足以支撑战争。吴三桂集团打到湖南已是强弩之势,已经是进攻乏力,后劲不足,从战局能看出,1673年攻取湖南后,即不再向北发展。随着清廷的分化策略,吴集团步步瓦解到1681年彻底被扑灭。

综上原因,三藩势力初期虽然势大,但有着先天的缺陷,在清廷正确应对下,最终落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