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东北我军发生了著名的更换一纵司令员事件。

干部调换岗位,本来很正常,为什么能成为事件呢?大概是这件事出乎大众意料。

一、出人意料的新司令

一纵首任司令员是万毅将军,这次干部调整,万毅与松江省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李天佑对调。

消息一出,无论是当事者,还是一纵上下,乃至其他纵队将领,都很意外。

有过体制内经验的,都知道一个俚语:民间组织部。即某某干部任命之前,民间会有很多议论,认为谁适合当某处长,谁适合当某局长,如此。

虽然都是没有根据的乱猜,但不得不承认,群众的眼睛总能看出些规律性的东西,民意有时反映了形势。故“民间组织部”的议论不完全没道理。

当时几位纵队司令,要么是能征惯战的宿将,要么是带着队伍进东北的有功之将,李天佑呢?已经9年没有打过仗了,就算是资历略浅的梁兴初来当一纵新司令,可能大家的意外都不会比李天佑来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毅首先就不服了,之前组织任命他为一纵司令,他一度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还想辞让,罗荣桓副政委亲自安抚他叫他不要多想,好了,干了一段时间,越来越有感觉,指挥水平也逐渐上道,现在突然要他去军区,万毅有点想不开,为此和101闹了不小的情绪。

那么李天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引发争论呢?

原因是李天佑的一段特殊经历。

李天佑资历和战功原本没有问题,红军时期是主力团长,指挥能力没得说。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李天佑时任115师343旅686团团长,是平型关战斗的正面主攻者,这份功劳出类拔萃,无几人可比。

1938年5月,李天佑因为长期战斗的战伤,加之神经衰弱,不得不回延安治病,不曾想,此行离开部队,竟然一去九年再未返回。

延安没能治病条件,中央安排他去莫斯科治疗,同时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学习。1941年6月,因德军对苏联进攻日益猛烈,莫斯科经常遭受空袭,伏龙芝学院为中共党员开设的特别班不得不解散,李天佑等人被疏散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在那里生活也没有着落,据《李天佑将军传》载,为谋生计,冼星海去教唱歌,袁牧之去演话剧,钟赤兵去戏院卖票,杨至成去农场锄草,李天佑和李世英喂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二李天佑,右四刘亚楼

诸人曾试图穿越大漠回到中国,但途中遇到日军的巡逻队,不得已返回。李天佑后来见到101说起来这件事,101不露表情地说他们这是怕死。李天佑与李世英便绕道蒙古西部,一连走了13天,李天佑途中误饮不干净的泉水,引得痢疾旧病发作,差点死在荒原之上。好在天佑有心人,两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穿过草原和戈壁,从甘肃边境归国。回国后也不太平,途中险些被马家军抓获。从甘肃入宁夏进不去,李天佑被迫绕道西安,碰巧遇上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从重庆返回延安,这才跟着他们回到朝思暮想延安。

1945年8月,七大结束后,李天佑与众多赶赴各大战区的高级将领一起,乘坐一架美军运输机离开延安。离开前,刘伯承、林氏、陈赓、滕代远、宋时轮、李天佑等人一同来到延安宝塔山前合影留念。李天佑到达河南濮阳后,忽接中央命令要他赶赴东北,他遂同林氏一同转道北上。

这时从山东、苏北和晋察冀赶往东北战场的干部、部队,已达十余万之众,李天佑属于后来者,九年前平型关大捷的功劳放到现在,其实已无太大竞争力。

更有人说,李天佑吃了几年洋面包,不会打仗了。一时间众说纷纭。

二、双城会议大换将

林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为什么迟不迟早不早地,在即将发动大规模攻势(史书后来称之为夏季攻势)前夕,突然临阵换掉一纵司令这么重要将领呢?

其实根本不是只换李天佑,林罗首长的决心很大,调换的干部有很多。

1947年4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在双城前线指挥部,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这次会议除了统一思想、改进战术(主要是学习和推广“一点两面”),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整一线指挥员。这时彭书记调回延安,高大麻子在北满主持党政大事,陈云在南满,几个重量级大佬分处各方,罗荣桓抱病来到双城,正在熟悉情况,前线将领的任用、调换基本按101意思来。临阵换将虽说是大忌,但在特定条件下也不是绝对不能换。

双城会议时期,经过冬季作战和后方建设,最困难的局面已经过去,尤其是北满剿匪和土改基本完成,南满不仅坚持下来还扩大了解放区面积,我军已具备主动进攻的条件。

由防守改为进攻,形势任务变了,一线指挥员也需要变,之前更看重稳局面、聚人心、拉队伍等能力,现在更看重指挥作战能力。因此林罗毫不犹豫调换了一批干部,除李天佑外,师以上指挥员调整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纵副司令梁兴初调整至六纵任副司令,兼任该纵16师师长。

一纵2师师长罗华生由副师长贺东生接任,罗调去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任司令。

二纵4师师长陈金钰改为吴信泉,陈调回总部工作,后入东北军区上干大队学习。

二纵6师师长由吴信泉改为张天云。

三纵司令曾克林1947年8月改为韩先楚。

六纵18师师长王兆湘调离,不详其去处,但当年8月改任吉辽军分区司令。

六纵16师政委郭成柱调离,不详其去处,但次年5月任五纵任新组建的五纵政治部副主任。这两位大概与陈金钰一样也去学习了一段时间。

当时主力纵队只有一、二、三、四、六纵,这次调换将领涉及面相当大,所以针对万毅之说乃是无稽之谈,而是着眼干部本身能力特点做出的通盘考量。万毅留任一纵政委,及后来出任五纵司令员,均可证明东总对万毅还是不错的。

再看李天佑的情况。当年固然是林师长的爱将,一别九年,现在究竟如何,把部队交给他放心吗?林罗是怎么下定决心的?多年之后,林妻叶氏曾对李天佑夫人说起过一段故事。

未完待续。

联系VX:13676349524,加军史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