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军在1939年9月下旬于河北灵寿县陈庄发生的战斗,在八路军战史中是一次有名的胜利作战,亦被称为“陈庄大捷”。与平型关大捷,大龙华歼灭战,黄土岭战斗等齐名。

据八路军战报记载:是役总计毙伤敌不下两千。缴获长短枪450支,炮3门,轻机枪16挺,重机枪7挺,掷弹筒9个。我军阵亡142,负伤415名,合计557名。

战后在革命事迹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有关陈庄大捷的回忆录,文史资料等。

战斗情节,细节,人物,周围情报越趋于详细。但基本数据面并没有太大变化。

下面仅举2017年出版的《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战史》中《陈庄战斗》部分为例。

日军部队数量: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第三十一大队及灵寿、行唐地区的日伪军共1500余人,挟持民夫200余人。

八路军方面:第一二○师,独立第一支队和独立第一旅(三五八旅)等主力约4500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过程:日军25日从灵寿县出动,26日退守慈峪镇,27日其主力1100余人袭击陈庄,在一二○师反击下28日被迫撤出陈庄。后在高家庄,冯沟里,破门口附近被八路军包围。

28日灵寿日军400名增援慈峪,16时被阻。29日,日军反攻失败后企图突围,后被包围在鲁柏山附近。

29日黄昏八路军对鲁柏山之残敌阵地总攻,将日军大部分歼灭,零星突围者也相继被歼。

9月30日晨慈峪方向三辆坦克来援被阻,午后退回灵寿,至此战斗胜利结束。

战果:共歼灭日军1380余人,缴获山炮3门、轻、重机枪23挺、步枪500余支、手枪30支、掷弹筒9具、电台1部,战马数十匹及其他军用物资。

以上各种记录中可综合得到的基本情报为:日军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讨伐队数量约1500名,增援部队约千数百名。

八路军方面第一二○师,独立第一旅等约有6个团,45000名参战。

战斗结果,日军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大队长(田中省三郎大佐)战死,部队1500名几乎被全歼。缴获炮三门,轻、重机枪23挺、步枪500余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在战斗中共死伤584名(内阵亡142名)。

陈庄战斗事实真相是否如此?笔者今天尝试用日方史料考证一下:

一,陈庄战斗中出动的日军部队数量

此战八路军的对手是独立混成第八旅团,隶属于北支那方面军第一军战斗序列。

1939年1月在占领区的河北省正定县组建。组建时有一个本部(42名),五个独立步兵大队(每大队定员810名,40匹马),一个炮兵队,一个工兵队,一个通信队。

部队编制定员为步兵3910名,野,山炮兵384名,工兵167名,通信队175名,其他等合计共4617名。

据部队编成后不久,1939年4月20日制作的《北支那方面军人马现员表》,实际在队情况为将校106名,下士官,士兵4153名,非战员112名,合计4371名,马347匹。

在陈庄遭到重创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编成时定员数有将校24名,下士官78名,兵782名,加非战员合计810名,马40匹。

该大队本部驻正定,第一中队驻行唐县,第二中队驻灵寿县,第三中队驻新乐县东长寿,担任京汉沿线守备,第四中队驻无极县。

1939年2月1日的编制上,旅团武器装备情况如下:

92式步兵炮10门(每大队2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38式野炮4门,41式山炮10门(旅团炮兵三个中队);

92式重机枪40挺(每大队8挺);

11年式轻机关枪120挺(每大队24挺,每中队6挺);

89式重掷弹筒160挺(每大队32挺,每中队8挺);

38式步枪3680支;

可得知每个独立步兵大队(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炮兵小队)装备有8挺重机枪,两门步兵炮,24挺轻机枪,32架掷弹筒。

按『北支の治安戦(1)』记录,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全体,此时在铁路沿线有70,其他地方73,共143个据点。每大队平均要有25个据点守备,并不常出击作战。

若“讨伐”出动时,要从各据点抽调部队组成临时的讨伐队,并留下至少1/3以上人员守备据点。所以一个步兵大队最多只能动员一半到3/5的兵员。

战员仅780名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要管辖正定,新乐,行唐,无极,灵寿五个县的治安,怎可能出动比倾巢数量还增倍的“1500名”部队赴陈庄扫荡?

八路军史料中出示过一个并无人关心的重要缴获文件,名《独立步兵三十一大队命令第九十四号之三》。推测来自死亡将校的携带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文件中可看到讨伐队全体阵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