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6年,权欲驱使之下,父亲被儿子派人活活绞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时期齐楚之战

春秋时期周王朝鼎盛时代,有个南方蛮族部落——楚部落应运而生,周王朝对这个远在天边的蛮族部落鞭长莫及,只好给他们的酋长封了个子爵,以示楚部落也是周王朝的一份子,希望楚部落不要动不动侵犯别的部落。酋长芈熊渠对周王朝的这些繁文缛节不感兴趣,他认为周王朝的那些玩意儿都跟他无关,他自己玩自己的,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王了。

楚部落自封为王国,酋长自封为国王,他才不管周王朝只是把他这个部落酋长看作子爵。公元前741年,楚部落最后一位酋长芈熊昫去世,他的弟弟芈熊通发动政变夺权,杀死合法继承人——他的儿子,就任国王。芈熊通野心勃勃,他正式宣布建立楚王国,迁都郢都,后世尊他为武王,他就是楚王国真正的第一任君主。

公元前690年,芈熊通去世,儿子芈熊赀即位。公元前675年,芈熊赀去世,儿子芈熊艰即位。芈熊艰是楚王国第三任君主,通常,一个政权到了这个时期都会进入瓶颈时期,也就难免爆发动乱。芈熊艰面临的危机就是,他的弟弟芈熊恽与他势如水火,两人仇深似海无非就是王权之争。公元前672年,芈熊艰决定与弟弟芈熊恽做个了断。

芈熊恽通过密探事先得到消息,远走高飞,投奔了200公里外的随国。随国也是个强大的封国,曾经公然向周王朝叫板支持楚国从封国升级为王国,随后就遭到周王朝的恐吓,随国吓得没敢跟楚国来往。楚国简单粗暴地出兵包围随国,吓得随国只好赶紧表示要与楚国和平友好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国王弟芈熊恽突然投奔随国,随国吓了一跳。

这事棘手啊,弄得不好,会给随国带来巨大灾祸。但芈熊恽最终说服了随国,让随国国君同意帮助他夺取楚国王位。于是,芈熊恽率领随国军队,发动长途闪电奔袭,有国内党羽的内应,芈熊恽里应外合,顺利攻进首都。而此时的芈熊艰正抱着绝色美女睡得酣畅淋漓,还没反应过来,脑袋就搬了家。芈熊恽终于如愿以偿干掉了哥哥,坐上了国王宝座,即楚成王。

芈熊恽是个雄才大略之人,坐上国王宝座之后,并没有满足于骄奢淫逸的君王生活,而是有计划地开始吸收中原进步文化,为王国的发展壮大做了许多重大而又影响深远的工作,使得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在国际社会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国际社会上备受他国尊敬畏惧的一员。在此期间,北方霸主走马灯似的更换,唯独楚国一直是南方霸主。

芈熊恽即位之初就通过布德施惠努力与各诸侯国搞好关系,接着,宣布不再与周王朝为敌,还派遣使节访问洛阳,送上贵重礼物给周天子。周天子欣喜若狂,天经地义地把楚国的访问看作是朝贡。还特别地把皇家祭祀用的猪肉胙赐给芈熊恽,这就是“天子赐胙”,并要芈熊恽镇守南方,搞定夷越之乱,千万不要侵略中国(周王朝)。

可实际上呢,在楚国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下,原本属于周王朝的大批封国,不是被楚国一口吃掉,就是被楚国打得奄奄一息,结果还是进了楚国的腹中。公元前658年,楚国的军队在门章的统率下一路北进,直抵600公里之外的郑国城下,并俘虏了郑国大夫聃伯,这就给周王朝以及它的封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南方蛮族竟然侵入到了中原地带!

北方霸主齐国岂能坐视不管?于是,国君齐桓公不得不硬着头皮起来对抗楚国的入侵。公元前656年,周王朝封国组建了八国联军准备对楚国发动奇袭,却没想到楚国对此早有准备。八国联军在抵达楚界时早有楚国大夫屈完在此等候,屈完问齐国宰相管仲,齐楚两国井水不犯河水,而如今你们却发兵来攻打我们,请问有什么理由?

管仲说,你们无视周王朝的王命捞过界了!你们楚国地处南荆,当岁贡包茅,以助王祭。可你们就是不听王命上贡,我们只好发兵讨伐了。屈完说,周失其纲,朝贡废缺,天下如此,又哪里只是我南荆之地?当然了,我们没有上贡包茅,我们国君也知罪了,我这就回去向国君复命。屈完走后,联军都觉得要赶紧追上去胖揍楚国军队,却被管仲制止了。

齐桓公

管仲说,楚国既然派遣屈完充当使者,说明他们必然有足够的防备,一旦打起来,我们不见得能讨到什么好处。现在我们屯兵于此,只要对楚国造成足够的压力就够了,楚国迫于我们的压力,肯定会再次派遣使者和我们签订和约,这样的结果不是更好吗?而这时楚国王芈熊恽已经集结了精锐,筑防布阵,准备迎击八国联军。

可是,齐国带领的八国联军竟然停顿不发,让芈熊恽一肚子的狐疑,不知道八国联军打的什么主意。于是,芈熊恽决定再派遣屈完作为使者前往交涉。屈完是位杰出的外交家,他向齐桓公说,蔽国因为没有向周王朝运送茅草,使得你们劳师动众。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你们如果愿意向后退让一舍之地(15公里),我们国君就会有所表示的。

齐桓公当即下令后撤一舍之地,在召陵安营扎寨,芈熊恽马上就装了一车茅草命人送到洛阳。这是齐楚两大霸主第一次在战场上接触,大家都以为会爆发一场惨烈的大战,结果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潦草收场。起初,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南方,他生怕把楚国军队吓跑,还故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讨伐蔡国而已。

但等到真的和楚王国面对面的时候,齐桓公却又不敢提楚王国侵略郑国的往事,又不敢要楚王国保证以后再也不侵入北方。这次国际间的大事搞得像一场闹剧,当时就有很多人大惑不解,齐国智囊鲍叔牙就问管仲,楚王国的罪状可大了,他们居然也和周国王一样自称国王,这是僭号,你居然不追问楚国的罪行,却只查问包茅不贡,我可真搞不懂。

管仲回答,楚部落酋长自称国王,已经有三代,除了把它当成蛮族,不跟他计较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如果责备它不该称国王,他们肯听我们的吗?那就只好打一仗,战事一起,兵祸连结,只怕多少年都没完,自此南北人民都水深火热。为了争一个国王的虚名,实在无聊。我们责备它不进贡茅草,正因为这样的小事他毫不在乎,才容易解决。

只要楚国王接受了我们的要求,虽然只是进贡茅草,但传达的信息却是楚王国已经承认错误了,我们政治上就占了上风,也可以回去向周国王夸耀。比起因此而导致两国鏖战不休,难道不是上策吗?由此来看,管仲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他为老百姓带来平安。

据历史记载,芈熊恽听到八国联军后撤一舍之地的报告,他想要发兵追击,被屈完劝阻了。事实上,楚国因为屈完的决策而获得了平安。但齐楚两国的野心膨胀之下,南北冲突慢慢演变成了争霸中国的比拼,北方和南方的霸权都不再满足于局部扩张,而是想要控制整个中国。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北方霸权就此中断,宋国国君宋襄公却想要取代齐国的地位。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在曹国南郊和曹国、邾国、滕国、鄫国国君举行高峰会议,在这几个末流封国面前,宋襄公大发淫威,滕国国君因为迟到了一天就被他囚禁起来;鄫国国君本来不想来,发现宋国这么蛮横,吓得赶紧跑来,但已经迟到了两天。鄫国国君就被宋襄公派人抓起来杀掉了,宋襄公以此来镇服那些没有臣服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