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对于取舍,古人早已有了衡量标准,合乎道义,就是我们做出抉择的倾向。今天我们的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知名度不高的女性,但是,在一件关乎亲情与爱情的选择上,她却做出了如孟子一样的抉择,由此还衍生出了“人尽可夫”这个成语。

那么,这个女子是谁?她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大义之举,以至在史书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到黄泉,不相见也

话说春秋时期的郑国,在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下,国运昌隆,实力强大,让周边小国不敢望其项背。到了郑武公时期,更是繁荣昌盛,兵强马壮。

只不过随着郑武公的日渐老迈,储君人选便提上日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与少子共叔段。由于寤生难产,让母亲武姜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所以并不得母亲得欢心,因此在立储问题上,她总偏向少子共叔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规矩,寤生最终还是成为未来的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庄公。

郑庄公刚刚上位,母亲武姜便迫不及待地为小儿子讨要封地,当时她看中的是一个叫“制地”的地方,但是郑庄公以制地形势险峻为由,拒绝了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姜心有不甘,又让郑庄公将今天的河南荥阳给共叔段作封地,这次,郑庄公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此事被一位大臣获悉后,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慷慨直言,阐明共叔段的封地不合乎制度,将来可能会带来祸害。

但是郑庄公却轻松如常,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并说:“这是我母亲让我这样做的,我有什么办法?”一时间,这位大臣被怼得哑口无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庄公看着这位大臣忧心忡忡的样子,不禁诡秘一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祭大人,稍安勿躁,你就放宽了心,等着看好戏吧!”郑庄公口中的这位“祭大人”,名叫祭仲,在郑武公时期就颇受信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忠心耿耿的祭仲正在为郑庄公的鲁莽决定而担心时,共叔段这小子竟然起兵造反,结果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很快平定,这个时候母亲武姜又跑来要替小儿子求情,郑庄公怒不可遏,当即放出狠话:“我与您不到黄泉,永不相见”。

不久,郑庄公就后悔了,但碍于誓言,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大臣颖考叔谏言,大王不妨条挖地道,再在地道里挖出水,把地道当成黄泉,然后再与您母亲见面,这样既了却了思念之苦,又不算违背誓言,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身经百战的忠臣

因为祭仲能力出众,得到了重用,但因郑庄公把周王室给得罪了,因此当时的形势对郑国大为不利!

周恒王上位后,开始大肆削夺郑庄公的权力。公元前720年,忍无可忍的郑庄公派祭仲率军去骚扰周王室的管辖地,在粮食即将收割之时,将周朝温地与成周两地的粮食全部盗割并据为己有,周恒王气愤不已,当即和郑庄公翻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周恒王便褫夺了郑庄公在周王室的所有职务,并联合多国攻打郑国。危难之际,祭仲挺身而出,与祝聸等将领联合抵抗周恒王率领的诸国联军。

在祭仲卓越的军事指挥下,郑军马上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祝聸还一箭射中了周恒王的肩膀,许多将领都建议乘胜追击,活捉周恒王,但郑庄公却阻止道:“我们平时对待长者尚且尊敬,何况天子乎?”于是,遂派祭仲去慰问周恒王伤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在郑庄公一朝,祭仲很受信任,因此,在郑庄公弥留之际,他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辅佐将来的国君。

郑庄公一共生下三位儿子,分别是:太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公元前706年,北边的齐国欲联合郑国一起对抗北戎,并想与太子忽结亲。太子忽本想以郑国弱小为由表示拒绝,这个时候祭仲出面阻止,他告诉太子忽道:“与齐国结亲是为您积累资本,别忘了您还有两位兄弟,也对储位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祭仲预判的一点也没有错,公子突乃是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之子,宋国国君对他抱着很高的期许。当听闻郑庄公离世,太子忽即位后,大为恼火,于是,便派人将祭仲骗到宋国,然后将之软禁,并威胁他说:“如果不立公子突为君,便立马取你性命!”

祭仲无奈,只得改立公子突为君,太子忽闻讯后,感到非常害怕,便连夜逃到了卫国,从此,公子突正式成为郑国的领导人,是为郑厉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明大义的女儿

郑厉公此人虽然能力不及他父亲百分之一,但对权力的掌控却很上头,面对祭仲对朝政的一手遮天,郑厉公心里很是忌惮,早就想除之而后快!

可是,祭仲在朝堂的势力盘根错节,若想直接将他治罪,简直难如登天!此事也只有在暗处下黑手,到时候,神不知,鬼不觉,便万事大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若想办成此事,必须要一位与祭仲关系较近的人从中穿针引线,那么,究竟上哪儿去找这样一位合适的人呢?一时间,郑厉公也犯起了难。

也是郑厉公合该有事,很快,他便打听到祭仲的女婿雍纠与岳丈颇为不合,而且此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成天就巴望着天上掉馅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啊!既然雍纠要馅饼,寡人就给他!当下郑厉公与雍纠计议:雍纠将岳父引到郊外散心,然后郑厉公安排人半道暗杀!

原本这是一个很完美且阴毒的计划,如若不泄露,成功率将高达百分之九十!但雍纠这小子除了好吃懒做外,还特别藏不住事,是个有名得大喇叭。他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出人头地,高兴之余,便将自己喝得酩酊大醉,最终酒后吐真言,将刺杀岳父这事儿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子雍氏作为祭仲的女儿,在听到父亲即将被丈夫谋杀后,大惊失色。但是古代女子向来有“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的思想,无论在感情上,还是道德上,雍氏都是不可以背叛丈夫的!

但事关父亲性命,她又陷入两难境地,思前想后,她决定将此事告诉母亲,让母亲替自己想办法。

母亲再听到此消息后,先是大吃一惊,不过马上心平气和,不疾不徐地对女儿说了一句经典之语:“人尽夫之,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的意思是:丈夫什么人做都可以,而亲生父亲只能有一个,这是没有办法可以比较的。

母亲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了女儿,后来,雍氏将郑厉公与丈夫合谋之事以委婉的方式告诉了父亲,祭仲从此便多了一个心眼,当郑厉公与女婿的阴谋实施时,便很快被雍仲识破,郑厉公因惧怕而逃离郑国,雍仲遂又让公子亹登上君位。

雍氏听从母亲的一番劝谏,最终深明大义救下了父亲的一条性命,也让郑国保住了一位贤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我们的人生中,也面临着诸多选择,但在做选择时,我们会不会也像雍氏一样,考虑道义亲情呢?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合乎理法与道义显得尤为重要,它终将让我们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

参考资料:

《左转》

《史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