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玉波

5月22日,大象新闻·大象帮记者来到南阳市唐河县,开始今年“三夏‘码’上帮 我为丰收忙”的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下高速,我就感觉到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服务点增加了非常醒目的麦收路线图。四条路线从南向北,展示了唐河县的每一个乡镇小麦的大概成熟日期,沿途油料供应点都一目了然,还有县乡农机服务中心的电话、收割注意事项也标注得清清楚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给外地机手送上资料,详细地讲解麦收路线图,让农机手特别是没有联系好收割地块的农机手心中有数,他们可以一下高速就能联系上农户,不用等还不用来回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唐河后,与县里农业、农机、供应等部门提到这个麦收路线图,他们说工作不怕细,只有做到最细致,才能够做到“忙而不慌,忙而不乱”。即使有一些小的意外,他们也有底气丰产又丰收!

无论是腾出来的库容和晾晒场地,还是准备好的履带式的收割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足够的烘干设备,已经完全检修完毕,电力部门也提供了非常周到和完善的服务,来保障随时可以启用,并且可以24小时运转,这样收获的麦子没有地方烘干,入不了库。唐河县在各乡镇还设立了农机及服务应急分队和大量的志愿者人员,为那些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提供机收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感兴趣的是,当地今年还采用了一种新模式,就是由农机大户、农业合作社和粮食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由这些企业或者合作社,直接到农户的田间,把农户的麦子收割、运输、售卖。农户只等着拿回自己的钱就行了。这种集采的方式,收割的价格、运输的成本都比较低,节省的钱给农民,农民拿到的钱比自收自卖还要高,而企业或合作社获得了更稳定的粮食。这种模式让许多在外打工的人只需要请三两天的假回家收麦。那些家庭没有劳动力的更是一点儿都不发愁,这种多赢的模式,我感觉值得推广。

为了减少机收损失,农机手都是按照要求,根据麦子含水大小严格计算喂入量,控制收割速度和麦茬的高度,让麦子丰产又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致开展工作的还有农业科技人员,为了高产抗病等品种的培育,他们的细该称为一丝不苟。这几天唐河多个乡镇都有试验新品种测产的消息,其中有一个新品种叫豫农904。这是一个抗赤霉病和条锈病的一个新品种。历经科研人员6年的努力,今年在唐河的一个千亩示范方实打测产后取得成功,获得了1400多斤的高产,我觉得挺厉害,但科技人员说,最厉害的是其抗赤霉病在南阳市表现优秀。作为河南省的种子攻关项目,能够取得成功,对于当地来说,乃至对河南来说。都有很大的意义,让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更有底气。

在测产现场,我看到,每一个数据,他们都要反复核对计算:收割、称重、去杂、测量,然后得出精准的数据才正式宣布。因为上午我们要进行现场直播,为了在直播时间段内公布这个结果,我刚开始觉得实打测产应比较快,他们应该能在直播时间段内能够得出结论,但是,他们说不行,必须得等着每一块地都收完,测算出一个平均值才行,这种细致,这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其实是对种子负责,是对农民负责,是对粮食安全负责。

为了丰收,农民、农机手、科技人员,还有唐河县各个部门、乡镇的工作人员,都在细而又细、不厌其烦地工作着。我觉着有了这些,唐河人说到收麦,显得很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