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月,一名战士将炸药包放错了位置,引爆后鬼子炮楼完好无损,副团长拿出望远镜一看:“好你个刘厥兰,让你炸碉堡,你却炸围墙”。
“砰”,城墙处轰的一声就被炸出了个大口子,战士刘厥兰看着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他尴尬的挠了挠头,团长王凤麟更是气的直接说不出话来,但没过一会,王凤麟又大笑了起来。
只见城墙被炸开之后,伪军很快就乱了方向,他们一边要顾及正面战场,一边又要调遣军力。
我军趁着这个间隙,成功的进入到伪军内部,并且给了他们重重一击,成功的拿下了徐家楼,这次的胜利,离不开刘厥兰的“意外”出错。
1941年,徐家楼一带沦陷,这附近的百姓们立刻投入了战场,刘厥兰也毅然决然的加入战斗,身为中华儿女,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家受到日军的伤害。
刘厥兰出生在一个传统工人的家庭中,他爷爷就是煤矿工人,在祖辈们的熏陶之下,刘厥兰从小对炸药就非常的敏锐。
在刘厥兰长大之后,他继承了父辈们的工作,每当下矿的时候,刘厥兰都能掌握好具体位置以及炸药的具体分量。
这也注定了刘厥兰在战场上会是一个优秀的爆破手,他先是加入了一个抗日爆破培训班,他在这里对爆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刘厥兰便上了战场。
1941年,刘厥兰所在的兵团奉命要拿下徐家楼,我军为了赢得这场战斗拼尽全力,可因为敌人拥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始终都攻不下来。
在这五天的战斗内,我军伤的伤、残的残,损失可谓是非常的惨重,见战士们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我军清醒的意识到,必须攻下敌人的碉堡,才有可能拿下敌人。
可现在我军已经濒临崩溃,反而是敌人兵强马壮,双方的武器差距也非常大,如果非要硬拼,那我方的胜率也没有多大。
由此可见强攻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军对于这次进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领导们一致决定,采取炸药的方式找到敌人的漏洞。
我军本来想的办法是,用自制的土坦克进行攻击,再由后方军队进行突袭,于是领导们就商议,由刘厥兰来负责这次的引爆炸弹任务。
刘厥兰先是在敌人的碉堡周围转了转,最后成功发现了一个缝隙,我方决定将炸药塞在缝隙里,最后实现爆破。
原本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刘厥兰当天顶着枪林弹雨跑到了墙下,他用力将炸弹从缝隙中塞进去,随后点燃导火索。
可谁料导火索在关键时刻竟然出了岔子,上面的火星渐渐熄灭,刘厥兰暗声说了句:“不好!”
为了不让这些炸药白白浪费,刘厥兰只能将炸药塞到城墙边上,随着一阵爆炸声,敌人的碉堡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
本来副团长还觉得刘厥兰这次执行任务失败了,让他炸堡,他怎么能炸墙呢,但也正是这次的巧合,让我军抓住了漏洞。
因为这次的事件,刘厥兰在我军之中的名号一下子就打开了,他也向更多的战士们传授了他的作战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