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旺精慰的“和平建国军”有65万人,共编成六个方面军,下辖24个军、64个师、13个独立旅,以及其它134个单位。

日本投降后,老蒋迅速下令,要求各地伪军原地驻防待命,接受所在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并命陈诚将小部分伪杂军解散后,其余的伪军全部整编,进行正规军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个伪军方面军的司令,更是直接原地上岗。

伪第一方面军,司令任援道,七七事变后投敌,被改编成“南京先遣军”,在南京驻防。后来并入国军第71军,在东北时被四野几乎团灭,重建后最终于1949年11月覆没于广西。任援道交出军权后,移居加拿大,1980年病死。

伪第二方面军,司令孙良诚,1942年在鲁西南率2.5万人整建制投敌,被改编成“先遣第二路军”,驻守苏北。1948年,淮海战役时,被粟战神围困在盐城,经劝降后起义,被整编进新四军。孙良诚向我军投降,后借口劝说刘汝明部投降而逃匿上海。上海解放后被捕,1951年病死于苏州狱中。

伪第三方面军,司令吴化文,1943年率部1万多人投敌(据传是奉老蒋之命),被改编成“先遣第四路军”。1948年9月,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时起义,后被我军整编,吴化文任第35军军长。渡江战役时,该军率先攻入南京城。吴化文建国后曾任浙江省交通厅长等职,1962年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第四方面军,司令张岚峰,七七事变前就已投敌,被改编成“新编第三路军”。张岚峰作为最老的一批汉贱,依旧得到了老蒋的接见并共进午餐。1946年5月,张岚峰率部在鲁豫皖地区向我军发起进攻,被歼灭大部,缩编成“保安第三纵队”。1947年,张岚峰在山东成武被俘,1952年病死在功德林。

伪第五方面军,司令庞炳勋,被改编成“华北先遣军第一路军”。庞炳勋原为西北军将领,曾参加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捷等战斗,后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43年战败后投敌。此部进攻邯郸时,几乎被我军全歼。解放南京前,庞炳勋逃到了台北,跟孙连仲合开了一家餐馆,1963年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第六方面军,司令是孙殿英,被改编成“新编第四路军”,后编入三纵队。1928年,孙殿英曾挖掘慈禧和乾隆陵墓。九一八事变后,孙殿英曾在热河、赤峰和等地抗击日寇。1942年,孙殿英被老蒋授予陆军中将,次年投敌。此部改编后,在河南汤阴的战斗中,几乎被刘邓大军全歼。因在日伪期间,孙殿英曾秘密扶持抗日,主动给一二九师让路,并秘密跟8陆订和平相处协议,给予粮弹枪械接济。孙殿英被俘后,受到刘邓接见。1947年,因鸭片瘾太大死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