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民党军统(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大特务沈醉,在1949年我军解放大西南时被抓,后来关进了功德林管理所,一直改造到1960年11月才获得自由、回归社会。这其中有个不得不提的典故:当年沈醉的“被俘”过程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醉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顽固分子”,他在49年底决定弃暗投明,有起义表现并在军统内下达了相关命令。但因为滇军领导人卢汉太痛恨特务,沈醉此前名声较差,所以他没有被“放过”,还是当成俘虏抓了起来。但关于沈醉的真实起义表现,后来得到了多方证实。一是一,二是二,新中国政府于1980年确认了他的起义贡献和起义将领身份,这一点官方已经没什么争议。对于知名历史人物而言,声誉还是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功德林改造期间,沈醉不吵不闹,认真反思了过往错误及责任,所以他获得特赦的时间比较早。重获自由后,沈醉担任过政协委员、文史专员,个人处境越来越好。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沈醉积极发挥统战作用,不时出席一些公众场合、参加文体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5年,沈醉在一场晚会上偶遇当红影星刘晓庆。刘晓庆出生于1950年,此时三十五岁风华正茂。活动现场,是刘晓庆先认出了沈醉:沈醉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署名,这一幕刚好被刘晓庆看到,她吃了一惊。此前虽未见过面,但刘晓庆知道沈醉的“大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晓庆的母亲刘慧华,解放前曾是一名地下党员,刘晓庆家中有多位长辈也参加过革命。骨子里有红色基因,所以刘晓庆自小喜爱读革命书籍,对小说《红岩》印象深刻。而这部书中的反派“严醉”,真实原型便是大特务沈醉。刘晓庆对建国前沈醉的“事迹”颇有耳闻,见了沈醉本人后,难免有点惊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她还是壮着胆子,上去跟老先生搭话,并做了自我介绍。其实不必介绍,沈醉认得影视明星刘晓庆,那个年代她已经“很红”。85年时,沈醉年满七十一岁,身体和脑力都还很不错。聊天过程中沈醉得知刘晓庆的老家在重庆,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沈醉在那里“工作”多年,曾抓过不少我党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刘晓庆的母亲名叫“刘慧华”时,耳聪目明的沈醉,表示自己有印象,问刘晓庆的舅舅是不是“刘渝民”?这一问不要紧,可把刘晓庆惊住了。沈醉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家庭这么清楚?刘晓庆忙问缘由。沈老先生因为早年工作原因,记忆力非常出众,他笑着对刘晓庆说:若当年我“下手”快一点,可能现在就不会有你这个大明星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醉所言非虚,他跟刘晓庆讲了一段往事。原来刘晓庆的舅舅刘渝民,曾任江北中心县县委书记,上了军统的黑名单,代号“涪陵老刘”。沈醉下令抓捕他,但刘渝民在姐姐的保护和提前运作下,以假身份乘车逃离重庆,躲过一劫。如此一来刘慧华也暴露了,陷入险境。军统特务又去抓刘慧华,却被国民党大佬、爱国人士熊克武的弟弟保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醉处事周密,让特务们先监视刘慧华,一时间没有“动手”。但作为有经验的地下党员,刘慧华十分机敏,钻了个空子最终转移到安全位置,并于建国后生下刘晓庆。1949年国军撤离重庆前,集中杀害了大批被关押的我党人士,所以刘慧华姐弟,此前的经历可谓死里逃生。听完沈醉讲的“故事”,刘晓庆又惊又疑,回家跟老母亲确认后,才相信沈醉所言句句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