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关于他的褒贬轶事很多。最奇葩的是,大臣周衡请六天假回家,朱元璋批准了。七天周衡后销假上班,朱元璋却大手一挥下令把他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区一天假期,为何就要取其项上人头来换?究竟是朱元璋太过严苛?还是其中有什么不为外人所知的缘由?

01.出尔反尔的皇帝

周衡是科举出身,在洪武十三年的会试中入了朱元璋的法眼,职务做到了谏官右正言。他工作雷厉风行,性格刚直耿介,颇有风骨,敢于为了百姓的利益与皇帝据理力争

然而,正是他这种敢跟皇帝叫板的性格,却给他埋下了祸患。

话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体恤百姓生活,下令对赋税较高的江南地区减免税赋,减免力度高达五分之一。

众所周知,明朝之前的元朝赋税就非常繁重,压得老百姓们喘不过气。如今朱元璋颁布这样一项政策,既是为国家休养生息,更是赢得了民众的感恩戴德

但是,这项深得民心的政策刚实施没多久,形势就发生了陡转。堂堂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对自己亲自作出的减税决定反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因是洪武十四年,北元王朝举兵南侵,朱元璋下令将军出征迎敌。征战从来伴随着财政物资的巨大消耗,俗说话“兵马未至,粮草先行”,但当时正值寒冬正月,地里还光秃秃的完全看不到粮食的影子。粮草没着落,这仗还怎么打?

为了筹集出征所需的粮草,朱元璋灵机一动,顾不得自己金口玉言,打算把刚对江南地区减免的税赋再收上来,而且以后都要按正常税赋来收。

其他大臣都觉得不妥,但他们深知这位皇帝的脾气,为了自己的性命和乌纱帽,大臣们都鸦雀无声没人发表意见,除了右正言周衡。

他在朝堂上直接向朱元璋提出反驳意见,表示皇帝一言九鼎,在已经颁布诏书下达减税的命令,怎可朝令夕改、出尔反尔

周衡的话太过直白,确实让朱元璋感到很不爽。但这个帝王也是有城府的,他最后停止了对江南地带补收税赋的做法。殊不知,正是这件事,让周衡进入了朱元璋的黑名单

02.死于一天假期的言官

周衡作为一名言官,直言进谏本是职责之事。表面上看,是周衡在这场君臣的博弈中胜出,迫使皇帝朱元璋接受了他的谏言

但实际上,周衡才是惨败的一方,他的做法彻底惹恼了朱元璋,并给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有一次,周衡老家有事,他必须赶回去处理。根据时间预算,周衡请了六天假,朱元璋也爽快地批准了。不料周衡老家的事情比较繁杂,最后多耽搁了一天。

周衡认为事出有因,并且一天假期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打算上朝后再向皇帝汇报。

不料,周衡七天后休假上朝时,朱元璋对他的行为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把他拖出去砍了。周衡顿时傻眼了,就一天假期,至于拿人头来换吗?

朱元璋气哼哼地表示:明明说请六天假,结果却请了七天。你让朕不能出尔反尔失信于天下,如今你自己却出尔反尔失信于朕,这样的欺君之罪,不该砍头吗?

周衡之死,远不是皇帝小肚鸡肠的简单原因,而是他时运不济,正好踏入朱元璋疑心病发作的雷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朱元璋眼里,周衡在朝堂之上公然反驳君王的命令,过后又违背与君王的约定,这样的行为,完全就是不遵圣意、不服管教的胆大妄为之举。

这样的臣子,心里在想什么?是不是想要跟那个气焰嚣张的胡惟庸一样,意图祸乱朝纲将皇帝取而代之?

没错,看起来枉死的周衡,其实当年的胡惟庸一案才是他的送命题。那么胡惟庸是谁?到底干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呢?

03.皇帝的疑心之源

早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胡惟庸就慧眼识珠投靠了他。随着朱元璋登顶大宝,胡惟庸也成为有从龙之功的肱股重臣。

朱元璋很认可胡惟庸的才干,胡惟庸自身也很勤奋,越来越皇帝的信赖,后来做到了右宰相的位置。

随着官职升迁,胡惟庸权势越来越盛,行事越来越跋扈奸恶。他利用手中职权扣压各部门呈交的奏章,弹劾他自己的一律扣下不呈;收了好处的、有利有可图的,才将奏章呈交朱元璋。

身居高位,自然有很多人前来巴结吹捧,这本是世世常态,但胡惟庸被吹着捧着渐渐膨胀,飘飘然地找不着北了。

有个小官为了挤进胡惟庸的朋友圈,胡诌乱造地说:胡惟庸祖坟上夜晚出现火光,亮彻夜空,是妥妥的不凡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