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所闻录》

在清朝历史上,很多人都知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几乎是人人喊打的角色。不过,和珅屹立于朝堂几十年不倒,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和珅很贪财,但是他贪财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其中便有“三种钱财”他很少碰,甚至不会去碰,而第三点更显高明。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珅的坎坷发展路

谈到和珅许多人会想到“贪官”两个字,因为他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而历史上对他的记载也大多都是“负面”的信息。不过,早期的和珅并非如此,他也有一段坎坷的奋斗历程。

话说,和珅虽然出生在官宦世家,父母也是旗人,本应过着“少爷”一般的生活,但在9岁的时候父母便去世了,和珅带着弟弟便过上了无父无母的日子。

幸运的是,和家有一位忠诚的老仆人,依然含辛茹苦地照顾着这两人,如此情况下,和珅与弟弟才没有流落街头,并顺利地长大成人。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珅从小便努力读书,希望高中科举。可是,十年寒窗苦读却没有换来任何的回报,他参加了科举,奈何名落孙山。

如果命运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和珅也无法与“贪官”两个字挂钩,他之所以能踏上仕途,并且有后来的一些作为,离不开他的岳父。

年少之时,和珅遇到了直隶总督的孙女冯氏,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喜欢上了彼此。不久后,二人结婚,而和珅也顺利搭上了直隶总督这条大船。

有了这样一层背景,和珅的仕途完全被打开了,不仅承袭了父亲的职位,还进入了皇宫当了御前侍卫。当然,和珅的入门是靠着岳父,但他后来的发展却离不开自己的本领。

有一次,乾隆在大殿中随口说了一句“虎兕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一时间,大殿之上的朝臣无人能接出来下一句,而和珅却不慌不忙地接了出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次,一些少数民族来大清朝进贡,但是他们所说的一些语言很少有人能听懂,但和珅却能精准地翻译出来,因为他精通满蒙藏汉四种语言。

经过了种种的事件,和珅的才华在乾隆面前被展露无遗,而乾隆爷认为他是一匹千里马。随即,皇帝便提拔和珅为御前侍卫,从此和珅的仕途传奇便开始了。

从“清官”向“贪官”的转变

和珅升职加薪后,也曾有着“为国为民”的思想,不愿意和其他朝臣同流合污,为乾隆尽心尽力地办实事。奈何,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和珅的理想也在发生转变。

和珅办理一些政务的时候,有时候他会显得刚正不阿,这便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如此,朝中有很多的大臣暗地里给和珅“穿小鞋”,这让和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很矛盾。

要说让和珅从“清官”向“贪官”转变的直接导火索,就不得不提一下“李侍尧”案件了。李侍尧曾是云贵总督,任职期间贪污了大量的银两,后被人向乾隆弹劾了。

收到奏折之后,乾隆便派和珅去处理此事,通过一番调查,和珅也坐实了李侍尧的罪名。原本,这只是一件很普通的贪污案,但它却引燃了和珅贪污的欲望。

话说,在审理完李侍尧的案件后,和珅不仅在抄家时扣留了一部分财产,还从乾隆皇帝那里获得了不少赏赐。巨大的金钱蒙蔽了和珅的心灵,从此和大人便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一去不复返。

和珅贪污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着两大利益渠道,其一便是“议罪银”制度,大致意思便是:“官员犯错后,只要缴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不需要接受惩罚。”

试想一下,官员想要免罪,必然需要通过和珅,“争相送钱”便成了和珅府邸常见的一幕。除了这个渠道之外,海外贸易也是和珅贪污的渠道之一。

乾隆时期,国家虽然对外是闭关锁国的战略,但依然有一部分贸易,而和珅则是“外交大臣”。诸多的商人,如果想要下海经商,必然要从和珅这里拿到“证书”,其中涉及的利润不知凡几。

当然,除了上述两大手段之外,和珅还有其他的利益来源。总而言之,在他为官的几十年中,贪污的数额巨大,嘉庆皇帝抄家时,一共从和珅家里抄了总价值近11亿两白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