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周亚夫是何人?很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美人心计》,让这个历史上的“冷门”人物变得人尽皆知。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吕雉死后,周勃带兵平定了“诸吕之乱”,帮“姓刘的”从“姓吕的”手中夺回了大汉江山。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周勃之子周亚夫率兵平乱。汉朝初期根基不稳,这两次具有毁灭性的乱局都平定于周家父子之手,因此,周氏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汉初首席功臣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一位身世显赫又功高盖世的人,竟因为一双筷子而死,说出来你可能都不敢信。

正是因为身世显赫,周亚夫才会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和汉景帝平起平坐:汉朝江山是你爷爷和我爹一起打下来的,和你平起平坐不过分吧!正是因为功高盖世,周亚夫才敢多次顶撞汉景帝:我周家对你刘家有恩,说你两句不过分吧!

在平定诸吕之乱后,周亚夫升职为丞相。汉朝初期,丞相的权职和地位很高,例如吕雉时期,身为丞相的陈平甚至能和太尉周勃联手抗衡吕雉。但是从汉文帝时开始,就开始有意压制相权,前丞相周勃曾无缘无故狼狈入狱,前丞相申屠嘉因为遭汉景帝针对而被活活气死,周亚夫是汉朝初期皇相抗衡中牺牲掉的第三个人。

他曾“不知死活”地两次顶撞汉景帝,第一次是窦太后建议汉景帝封皇后的几个兄弟做诸侯,汉景帝说:“封侯大事得过问丞相的意见。”于是抱着“走个过场”的心理去“过问”周亚夫的意见,本以为他会一口赞同,谁知他这样说:“高帝(刘邦)有约:非刘氏不得为王,无功不得封侯,违约者天下共击之。皇后的几个兄弟没有立下功劳,所以不能封侯!”

汉景帝就这样碰了一鼻子灰,从此以后都再也不敢提封小舅子们为侯的事了,他的心里肯定是这样想的:周亚夫,看把你能耐的,敢拿我祖宗的话来压我!

第二次是匈奴国的几位国王归降大汉,汉景帝想通过重赏他们,吸引更多匈奴国王归降,以此来削弱匈奴的实力。汉景帝在上朝时提出要封他们做诸侯时,群臣争相赞同,唯有周亚夫一人反对:“这群人背叛自己的君主投奔敌对的国家,是大逆不道之人,背叛君主的行为应该受罚,不该受赏,不处死他们就算宽宏了,怎能反过来封他们为侯?”

又是因为封侯的事,周亚夫再次顶撞了汉景帝,不过这次汉景帝并没有“怂”,他当着全体朝臣的面说:“丞相这次提的意见是错误的!”于是坚持封这几位匈奴国王为侯,周亚夫坚持自己的立场,用借口生病请求辞职的方法表达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周亚夫真可谓“铁骨男儿”,一言不合就要与汉景帝分道扬镳。或许在周亚夫看来,既然自己与汉景帝政见不合,就无法继续好好合作,自己辞职,让更合适的人换上来是最好的做法;但是在汉景帝看来,周亚夫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因为一时的“受气”就要草率辞职,不仅是对天下人不负责任,更是当着天下人的面打自己的脸。心中有气的汉景帝,索性就批准了周亚夫的辞呈。

汉景帝认为,人臣应该服从君主,而不是该顶撞君主、处处与君主作对,更不能用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打君主的脸、损害君主的威严。

在汉景帝看来,周亚夫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如果周亚夫没当过丞相、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的话,汉景帝是不会和他一般计较的,就当这人从未出现就可以了。但是对于这种威震天下、举足轻重的不合格臣子,汉景帝只有两种定位:能继续用,就留着他;不能继续用,就不能留他!

如果周亚夫能在皇Q面前低头,汉景帝就能继续用他,就能留着他,如果他不能低头,汉景帝就不得不除掉他了!汉景帝需要对周亚夫做一个测试,测试的结果决定周亚夫的生死,然而周亚夫在决定自己生死的测试中,取得了个一塌糊涂的成绩。

测试的方式是明目张胆地刁难周亚夫,然后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汉景帝在宫中设宴,只请周亚夫一人前来,桌上都是大酒大肉,却没放筷子。周亚夫赴宴后,见桌上没有筷子,心里就明白是个什么事了。

周亚夫心里大概是这么想的:这么大块的肉,不提前切好,让我怎么吃?不准备筷子,我又该怎么把肉送进口?难不成我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要用手抓、用嘴撕,用这样的洋相出丑?

他很不高兴,就没好气地对身后的尚席官说:“去给我去双筷子来!”

景帝用一种复杂到难以描述的笑容对周亚夫说:“难不成这样还不能让您满意吗?”

汉景帝的言外之意是:我请你吃饭,你该叩头谢恩、感动到落泪,高呼“皇恩浩荡”,只因我没有准备筷子,你就忘记我设宴款待你的厚恩了吗!

周亚夫当然能听懂这话,但他不想领这份“情”,也不想谢这个“恩”,他坚决不低头,他离开席位走到景帝面前,跪地谢罪,之后扭头就走,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那个房间。

他突如其来的愤然离席的做法,一时间让汉景帝愣住了,汉景帝站起身来,看着头也不回的周亚夫,说了这样的话:“这样受一点小气就义愤难解的人,我怎么敢把他留给年少的幼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