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历史中有一个重要的时期被称为“三茅合一”。这是指在1952年至1953年间,贵州政府进行了公私合营,将王姓、华姓和赖姓三个家族的烧坊合并成为一个茅台酒厂。这一合并形成了“三茅合一”的局面,也标志着茅台酒厂的成立。

在茅台酒的传承中,贵州大曲被称为“一曲”,赖茅、华茅和王茅被称为“三茅”,而汉酱、仁酒、茅台王子和迎宾则被统称为“四酱”。而“三茅合一”则是指将这三个家族的烧坊合并为一个酒厂,共同生产茅台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时期的合并不仅为茅台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茅台酒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三个酒厂的历史。

华茅:成义烧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始创于1862年,前身叫成裕烧坊,华茅的前身是江西人华联辉创立的“成义烧坊”,华联辉一家当时为了躲避战乱迁至贵阳,创建了“永隆裕”盐号,因为平时生意上应酬较多,需要好酒招待,于是便又迁到茅台镇开始简单的小作坊酿酒。谁知酿出来的酒酒质优良,得到了众多亲友的一致好评,他们要求按价求购,于是华联辉开始扩大酒坊规模,增加产量。后来随着规模扩大,酒质提升,成义烧坊的酒销量异常好,老百姓也开始称呼此酒为“华茅”。到了1951年贵州仁怀县政府以1.3亿元的旧币将“成义烧房”全部收购,并成立了“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华茅就此告一段落。

王茅:荣和烧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于1879年,前身叫荣太和烧房,王茅前身是“荣和烧房”,清光绪五年(1879年) ,由仁怀县富绅石荣霄、孙全太和“王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股开设,各取了股东名字中的一字,命名为“荣太和”烧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王立夫之子王成俊将股权转让王泽生,王泽生将“荣太和烧房”改名为“荣和烧房”。1951年“荣和烧房”老板因枪决,被政府没收。直到1952年10月,仁怀县财经委员会决定将没收的“荣和烧房”以估价500万人民币拨给茅台酒厂,荣和烧坊就这样并入了茅台酒厂。

赖茅:恒兴酒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29年时它名为恒昌烧坊,因当时周秉衡债务问题,被赖永初独资接手,而在赖永初接手后改名为恒兴酒厂,不仅扩大了经营,与此同时利用在外地商号扩大酒的销路,抗日战争胜利后,甚至外销香港。后来赖永初把“恒兴酒厂”产出的茅台酒以“赖茅”命名,以此为商标加强恒兴酒厂在市场的印象。到了1953年,赖永初被判刑入狱,至此茅台酒厂接手了“恒兴酒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茅、王茅、赖茅三家私营烧房全部合为一体,成立国营茅台酒厂。当然“三茅合一”不都是自愿的,华茅是1.3亿买来的,而王茅和赖茅则是因政治原因被政府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