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你有没有听说过三门峡大坝?这是一座位于黄河中游的巨型水利工程,它的建设曾经被誉为新中国的一项伟大壮举,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黄河下游的水患问题,让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你知道吗?这座大坝也曾经遭到过西安人民的强烈反对和痛恨,甚至有人说“早就该炸掉”!为什么呢?这座大坝到底是壮举还是败笔?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事件背景

三门峡大坝的前因后果,要从黄河的历史说起。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穿越九个省区,最后汇入渤海。黄河是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具有巨大的水能资源,对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黄河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泥沙。黄河的上游地区多为黄土高原,风蚀和水蚀严重,每年有数亿吨的泥沙随着水流被冲刷下来,使得黄河的水色呈现黄色,也使得黄河的河道不断变化,河床不断抬高,河水不断泛滥。

历史上,黄河曾经发生过多次决口、改道、泛滥的灾难,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黄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但也是一条灾难频发的河流。

从公元前六百多年到上个世纪,黄河的泛滥和改道达到了惊人的数字:1590次和26次。这些灾害夺走了千万人的生命,毁掉了无数的家园和财富。因此,治理黄河,防止水患,一直是历代政府和人民的心愿和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他曾经说过:“黄河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必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1954年,中央政府决定启动黄河综合治理规划,其中第一步就是在黄河中游的三门峡修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黄河中游的一个狭窄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修建大坝的理想地点。

三门峡大坝的设计和建造主要依靠苏联专家的指导和援助,其目的是通过拦截泥沙,蓄水调节,防洪发电,为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电力支持。1957年,三门峡大坝正式开工,1960年基本竣工,1973年发电机组投入运行,成为了新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事件详情

三门峡大坝的建成,对黄河下游的水患问题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从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间,三门峡大坝共拦截了黄河泥沙57亿吨,相当于一座黄金山。

这使得黄河下游的河道稳定,河床下降,河水清澈,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决口、改道、泛滥的灾难。河南、山东等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粮食产量和收入都大幅增长,百姓对三门峡大坝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然而,三门峡大坝的建成,也给上游的陕西省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大坝的拦沙作用,使得上游的泥沙无法顺利排出,导致了河道的淤积和抬高,水位的上涨和下降,河流的倒灌和泛滥。

特别是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它的流域面积占了黄河流域的1/6,泥沙量占了黄河泥沙量的1/3,它的水情直接影响着黄河的水情。三门峡大坝的建成,使得渭河的泥沙无法顺利进入黄河,而在渭河河口形成了一道拦门沙,阻碍了渭河的排水,造成了渭河的倒灌和泛滥。

三门峡大坝虽然有利于下游的防洪和发电,但也给上游的陕西省造成了生态危机,使渭河出现了倒灌和泛滥的现象,导致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对关中平原的农业和城市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程度,危及了西安等地的安全和发展。

陕西人民对三门峡大坝怨声载道,认为它是造成他们水患的罪魁祸首,甚至有人提出要炸毁三门峡大坝,以解除他们的苦难。

三门峡大坝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分两次对大坝进行了改善。这是我改写的另一种说法。1964年,国家投入了1.2亿元,在大坝底部炸开了两个洞口,插入了四根直径为8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作为排沙隧洞,以增加水库的泄流排沙能力。

这是三门峡大坝的第一次改造,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运行中的大坝进行的改造工程。这次改造后,三门峡大坝的泄流排沙能力从原来的每秒3000立方米提高到了每秒6000立方米,有效地减少了水库的淤积和下游的冲刷。但是,这次改造也牺牲了发电效益,因为原来的发电引水管道被改为排沙管道,使得发电装机容量从原来的40万千瓦降低到了20万千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事件影响

三门峡大坝的建造和改造,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正面来看,三门峡大坝有效地防治了黄河下游的水患,为河南、山东等地的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同时也为国家的电力供应和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据统计,自1960年至2019年,三门峡大坝在防洪、泄洪和排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处理了约1.5万亿立方米的水流,并拦截了超过200亿吨的泥沙。此外,该大坝的发电总量也超过了3000亿千瓦时。

三门峡大坝虽然有利处,但也给陕西省上游地区造成了生态危机,导致渭河水逆流和溢出,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影响了关中平原的农业和城市发展,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问题,危及了西安等地的安全和发展。

据统计,从1960年到2008年,渭河流域共发生了137次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000多亿元,数百万人受灾,数千万亩农田被淹,许多房屋和基础设施被毁,西安等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五、网友反

三门峡大坝的争议,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不同的观点。有的网友认为,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的一项伟大壮举,是黄河治理的重要成果,是国家的骄傲和荣耀,应该加以保护和维护。

“黄河七十多年没有水患,亏得有三门峡。功不可没!现在科技不去对!”

“不只三门峡,黄河中下游都不宜建水库,黄河终究是中国的一大害,能让黄河不走黄土高原,减少泥沙含量最好的办法。”

“加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才是王道!!!”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怎么取舍利弊权衡,是难得考虑!”

六、博主的感想

我对三门峡大坝的事件感觉很复杂,既有敬佩和赞赏,也有同情和批评。我认为,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一项重大成就,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黄河下游的水患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体现了新中国的奋斗精神和创造能力,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但是,三门峡大坝也是一个有缺陷的工程,它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忽视了黄河的泥沙特性和上下游的平衡,给上游的陕西省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影响了关中平原的安全和发展,体现了新中国的盲目自信和冒进行为,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

希望三门峡大坝的事件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教训,让我们在今后的水利建设中,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平衡协调,更加人民至上,更加绿色可持续,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七、总结

总之,三门峡大坝的事件是一个有关水利工程的复杂话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和影响。三门峡大坝既有正面的功绩和价值,也有负面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盲目吹捧,也不能一味否定。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三门峡大坝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黄河的治理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门峡大坝的事件,也是一个有关人与自然的深刻话题,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门峡大坝的事件,还是一个有关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话题,激励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实现民族复兴。

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方留言,我会尽快回复您。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也可以点赞或者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