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道

漫行道

关注
4粉丝
0关注
1079被推荐
IP属地:湖北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3枚勋章

与您分享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智慧

  • “你还是回去吧,娘养活不了你!”英雄的母亲面对四肢截肢且瞎了一只眼的朱彦夫,无奈地说。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山东沂源,14岁开始参加解放军,随部队南征北战,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从解放上海到抗美援朝,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成为人人称赞的战斗英雄。 1950年冬,朱彦夫所在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他与战友们一道,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打退美军无数次进攻,但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朱彦夫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右眼视力严重受损。当他苏醒后,看到自己残缺不全的身躯,对未来充满了绝望。但在医护人员和领导们的鼓励下,他坚强地配合医生治疗、康复。他心想:战场上死都不怕,现在还怕活着?我一定要活下去,为了牺牲的战友们。 1952年,朱彦夫到学校参加了一场报告会,与学生们分享自己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和鼓励的眼神,进一步坚定了他活下去的信心。 他决定从最基本的吃喝等生活处理练起。他要像英勇的战士苦练杀敌本领一样,用残缺不全的四肢苦练吃饭、穿衣、走路等基本生活技能,重新获得了人生的尊严。 他最后拒绝了组织安排的休养待遇,1956 年毅然回到老家。而老母亲见到残缺的儿子,绝望地说出开头那句话。 不甘心被人照顾生活的朱彦夫,决定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1957年,他被村民们推选为村支书后,他就开始了长达25年的不平凡的创业生涯。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上夜校识字提高文化水平,实干打水井建水库,种果园增收入,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也逐渐变好。 1982年,朱彦夫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却退而不休,开始了艰难的创作之路。 朱彦夫克服身体残疾和文化水平不高等常人难以想像的巨大困难,历时7年,凭借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一百多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书中记录了曾经的战火硝烟和他自己与命运抗争的奋斗史。他认为生命就是战斗,不能虚度,要有血有肉地活着。 朱彦夫用生命书写了英雄的赞歌,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21年,他还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 朱彦夫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钢铁意志,什么是无私奉献。他身上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信源:共产党员网2014-04-01——《永远冲锋的战士——济南军区原某师战士、一级伤残军人朱彦夫的事迹》)
    近代中国圈
  • 三国中,曹魏优势明显,但制胜的关键被很多人忽略
    1天前
    5跟贴
  • “死得好!死得好!”张伯苓在沉默许久后,突然大笑道,笑毕,又呜呜哭了起来。
    张伯苓,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他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其中第四子,张锡祜,长得高大英俊,身高竟达两米,从小就在张伯苓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受教育。 张伯苓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对家庭教育很重视。张锡祜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最受父母疼爱,但并没有被溺爱宠坏。 相反,张锡祜一直在南开系列读书,深受南开学校爱国氛围的感染,成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 张伯苓在南开不断给学生们宣扬救国图强的道理,南开成了抗战宣传的重要阵地,并诞生的张伯苓著名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九一八”事件后,当时在南开中学就读的张锡祜,积极参加抗战宣传活动,并在教官的带领下,与几个同学组成自行车队,奔赴长城前线参加抗战活动。 高中毕业后,张锡祜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中央航空学校,成为该校第三期学员。 张伯苓得知儿子考进中央航校后十分激动,经常写信勉励他好好学习、刻苦训练。在张锡祜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应邀出席并发表讲话。张伯苓以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鼓励教育他儿子和在场的其他学员。 张锡祜毕业后,分到空军第八大队第三十中队,驻防江西。 1937年1月10日 ,刚与未婚妻张乐民在南京订婚,还没来得及享受订婚的喜悦,张锡祜就接到归队命令,他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发起了猖狂进攻。 “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张锡祜所在部队奉命从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要想尽一切办法轰炸日军。 在作战前夕,张锡祜利用战前点滴时间,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对父母双亲的挂念,并表示,如果自己不能凯旋归来,自己以身殉国的行为也能抚慰双亲。 然而由于战乱原因,过了好几天后,这封仅仅两页纸的家书才到达张伯苓手中。然而,此时,他又接到张锡祜阵亡的通知书。 原来,张锡祜在寄出家书后不久,于8月14日受命驾驶飞机前往南京执行作战任务。但由于当时气象观测条件差,张锡祜在恶劣的条件下升空后,遭遇险情失事,以身殉国,年仅26岁。 看到阵亡通知书,张伯苓强压内心万般悲痛,连声说:死得好!死得好! 面对身边人的关心,张伯苓反而安慰大家:在锡祜参军之日,我就认为他就会以身许国,现在他真的以身许国了,意料之中,意料之中。这也是求仁得仁,没必要太伤心“。 张锡祜未婚妻张乐民得知这一噩耗,强忍悲痛,千里迢迢来到张锡祜失事地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张锡祜的遗骨,新手安葬了自己的爱人。 十分疼爱张锡祜的母亲,却一直被瞒着,直到抗战结束,才得知儿子牺牲的事实,验证了自己多年来的担心和预感。 时光荏苒,英雄已逝,但“中国不亡吾辈在“应为我们牢记。
    近代中国圈
  • 浪漫风流的魏晋之风,如今还在被人误读。其背后成因现实又无奈
    2024-12-20
    3跟贴
  • “广澜!别难过,你……要永远跟党走,……坚持下去!”蔡申熙昏迷醒来后,看到泪流满面的妻子,便忍着剧痛劝慰她。
    蔡申熙,1906年出生,是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是红15军的主要创始人。 曾广澜,1903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1928年,曾广澜按照组织的指示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为了不暴露身份,她听从组织的安排,与一名陌生的湖南男子假扮成一对夫妻。而这个陌生湖南男子就是蔡申熙。 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非常危险艰辛而又卓有成效。地下工作者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境地。 1928年春天的一个夜晚,蔡申熙与胡宗南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旅行社的楼梯上撞了个满怀。 他们都是黄埔一期生,都曾是国共两党的活跃分子,但自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分裂,蔡申熙和胡宗南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这次的不期而遇,双方都大吃一惊。蔡申熙反应快,机智地说:“寿山兄,好久不见,却越发的英俊威武了。” 胡宗南称蔡申熙为“旭初老弟”,并问他到上海是来访友的还是来谈生意的,并邀请蔡申熙到咖啡厅喝咖啡。 蔡申熙与胡宗南分手后,就将此情况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意识到蔡申熙可能已经暴露了,但决定让他离开上海到江西。与蔡申熙假扮夫妻的曾广澜随同前往江西。 蔡申熙与曾广澜两人在工作中由陌生到熟悉,配合默契,日久生情,弄假成真。1928年11月两人正式结为夫妻,而此时,蔡申熙已是江西省委军委书记了。 婚后他们生育一个女儿,曾广澜带着女儿,跟随丈夫蔡申熙转战鄂豫皖等地。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蔡申熙当时任红25军军长,率部进行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 1932年10月8日 ,红军主力与国民党的胡宗南和俞济时部队相遇,双方激战。 9日下午,敌人又增派兵力,对红军实施夹击,战斗异常激烈。蔡申熙率领红25军与敌激战两昼夜,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坚守了阵地。 20日中午,蔡申熙部队仍与敌人相持着。为掩护部队主力向新阵地转移,蔡申熙亲自率小分队阻击敌人,但不幸小腹中弹。 他咬牙用手捂住伤口,坚持指挥战斗,最后昏倒在地。警卫人员将他抢救下来。他苏醒后,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 妻子曾广澜得到通知后,急忙赶到蔡申熙的身边。看着昏迷不醒的蔡申熙,曾广澜心如刀搅,将蔡申熙的头紧紧地搂在怀里。 蔡申熙醒后,就艰难地叮嘱妻子要坚定地跟党走,然后慢慢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时年不满27岁。 曾广澜后来独自带着3岁女儿,跟随红军长征,在党的领导下南征北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近代中国圈
  • “杀了他!”“把这个日本鬼子头目杀掉立威!”义勇军官兵纷纷喊道。“不能杀,放了他,我们的威望会更大!”李兆麟劝官兵们道。
    李兆麟是东北抗联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1932年3月底,李兆麟受胡乔木派遣,在家乡辽阳小堡地区组织义勇军。 由于家乡群众基础好,十来天的时间,李兆麟就组织了一支3500余人的队伍,被编为辽宁义勇军二十四路军。 由于当时上级委任的第二十四路军司令苏景阳还没有到任,李兆麟就成了该军的实际领导人,被大伙儿称为“李司令”。 在李司令的指挥下,这支抗日队伍成长很快,在当地十分活跃。没多久,他们就在李兆麟的领导下,将当地汉奸李洪盛匪团一举歼灭,军威大振。 这支义勇军队伍很快就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当时,在辽阳地区,有一个日本关东军前工兵司令,名叫久留岛,他当时是铧子炭矿等八大矿的矿长。 久留岛是个老牌军国主义分子,为人十分残忍狡猾,在南满生活多年。他被安排在南满管矿山,主要目的是加紧掠夺我国资源,以战养战。 在李兆麟率部消灭李洪盛汉奸武装后,他就担心义勇军会威胁到他的矿山。于是,他就和日本铁道守备队串通,打算依靠守备队和另一支当地富户吴国璧自卫队,消灭二十四路军。 吴国璧是半拉山的一个富户,曾跟随久留岛发了财,还组织了70多条枪的自卫队。但鉴于二十四军的威名,他还不敢铁心当汉奸,只是在观望。 李兆麟通过多次打听,认为吴国璧不像李洪盛,没有沦为彻底的汉奸,他的自卫队还只是看家护院,没有残害老百姓,可以做做工作,帮着一起打日本鬼子。 于是,他就决定会一会吴国璧。 这天,他带着伙伴杨寿天突然来到半拉山吴国璧的家门口。 李兆麟对着门口的护兵说:“我是二十八军的李兆麟,想拜拜你们家把爷。” 护兵一听,吓得赶紧进去通报给吴国璧。 吴国璧心想: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先会会看。于是,他就亲自到门口把李兆麟迎进屋里。 李兆麟脚一踏进屋里,就毫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应该打日本人。吴国璧,你准备怎么办?你的枪口对外还是对内?“ 吴国璧被这突如其来的话将了一军,急忙说:“李司令,千万不要误会,兄弟我只有几十条枪,只能看家护院,哪敢找贵军的麻烦?“ 李兆麟就运用“中国人应打日本”的统一战线策略,给吴国璧讲了国都没了,个人的家也好不长久,让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千万不要留下千古骂名。 在李兆麟的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吴国璧态度大有转变,表示愿意参加抗日。 为了表示自己愿意抗日,吴国璧就与李兆麟商量一计策:由吴国璧把久留岛引诱出来活捉。 吴国璧就编了一个理由,把久留岛骗到他家中,并设宴招待,从而稳住他。同时,暗地里派人向李兆麟报告“蛇已出洞“。 于是,李兆麟就还部分战士赶到吴家,轻松将久留岛拿下。 大伙见活捉了久留岛这个矿山恶霸,欢天喜地,都主张把久留岛杀掉。 但李兆麟一番深思熟虎后,没有同意大伙儿的要求。他告诉大伙儿,如果杀掉久留岛,可能招致日本鬼子的报复,遭殃的是当地老百姓。最后,李兆麟与大伙儿商量,决定召开群众大会,对久留岛进行公审,并在一番教育后予以释放。 这一举措造成很大影响,二十四路义勇军自此声威大振。
    近代中国圈
  • 韩国政坛的乱局,如同一个伴随着建国的魔咒
    2024-12-17
    5跟贴
  • 中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日本女王,日本史书中只字未提,真相如何?
    2024-12-16
    5跟贴
  • 奔赴十二月美好

    2024-12-15
    6跟贴
    图片
    00:25
  • 1989年6月,王尔琢的发妻郑凤翠以87岁高龄告别人世。在她去世时,家人发现她珍藏着一盒杏仁,共有60粒。而此时距王尔琢牺牲已达60周年,杏仁又是王尔琢生前的喜爱之物。60粒杏仁,代表着郑凤翠对王尔琢的无尽思念。
    王尔琢,红军优秀指挥员,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王尔琢与郑凤翠是娃娃亲,郑凤翠年长王尔琢一岁。 1923年10月,郑凤翠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从比较富裕的郑家嫁到了王家。郑凤翠是一个温柔贤淑、勤劳善良的女子。她与王尔琢新婚才三个月,王尔琢就准备到广州去报考黄埔军校。 这时,郑凤翠发现自己怀孕了。王尔琢对突如其来的喜讯还是冷静处之,毅然决定按计划离家去广州参加革命。孰料,这一别,竟成小夫妻俩的永诀。 王尔琢在外参加革命活动十分忙碌,无暇他顾。而郑凤翠在家生下女儿,含辛茹苦,上孝敬公婆,下抚养女儿。 1927年3月底,郑凤翠收到王尔琢的信,欣喜万分。王尔琢在信中约她带上女儿前往武汉与他见面。 郑凤翠喜滋滋地收拾行李,按照王尔琢的安排,带上女儿如期到达武汉,在王尔琢预定的旅馆住了下来。 然而,这时蒋介石发起了“四一二”政变,屠杀中共党员,王尔琢成了被通缉的“中共要犯”。王尔琢不得不紧急离开武汉,四处躲避。 郑凤翠和女儿在武汉等了十多天,也没有等来朝思暮想的丈夫,只得留下一封信遗憾地离开武汉返回老家。 而等到郑凤翠回到老家,王尔琢才重返武汉。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就这样遗憾地错过了。 王尔琢满怀思念之情,就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托孤书”。 王尔琢在信中写道:“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自此,王尔琢又投入到火热的革命运动中,并成为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军参谋长。 郑凤翠将对丈夫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然而,没曾想,再次得到王尔琢的消息,却是王尔琢的牺牲。郑凤翠强忍失去丈夫的悲痛,下定决心,在家照顾年事已高的公婆,抚育女儿。 郑凤翠凭借一己之力,在王尔琢牺牲后的十几年间,将公婆送走,把女儿抚养成人。然而命运弄人,1945年,年仅20岁的女儿却因胆囊炎离开了人世。 26岁丧夫,43岁失女,郑凤翠心中的苦痛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但郑凤翠并没有被打倒,而是收养了王家的一位侄子作养子。 然而,养子在后来参加抗美援朝战斗中英勇牺牲,郑凤翠几乎被这接连的打击打倒。 但郑凤翠坚持下来了,并没有屈服于生活的苦难。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为了今后的生活,郑凤翠改嫁给王尔琢同族的兄弟。 但郑凤翠无法忘记王尔琢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虽短暂但幸福的婚姻生活。她在王尔琢牺牲后的每年忌日,保存了粒王尔琢生前喜欢的杏仁,作为对王尔琢的纪念,一直到自己去世。
    近代中国圈
  • 思维超前到像穿越者的皇帝,为什么没能让中国发展领先百年?
    2024-12-13
    5跟贴
  • 千年前的名相,拥有超前的政治经济头脑,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2024-12-12
    6跟贴
  • 1933年6月14日晚7时,上海滩广西路小花园一家高级妓院门外,汉奸李士群、丁默邨正在等国民党中统上海区区长马绍武到来。马绍武乘专车刚到,李士群就赶紧迎上去打招呼,并亲热地拍了拍马绍武的肩膀,然后就闪到丁默邨身旁。这时,马绍武身后传来数声枪响,他就立即倒地身亡了。
    李士群,民国十大汉奸之一,其早年曾参加群众革命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他赴苏联学习,1928年返回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其妻子叶吉卿也是共产党员。 1932年,李士群被国民党中统逮捕后叛变,并加入中统,从事特务行动。李士群和同为早期中共党员后也叛变的丁默邨等一起开办《社会新闻》杂志,以匿名的方式攻击和污蔑革命志士和进步人士。 对于李士群是否叛变,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初时并不知情。因为李士群叛变后向组织隐瞒了变节真相,也没有像丁默邨那样出卖组织,尽量向中统隐瞒了与他有联系的中共党员。他知道出卖同志的下场—中央特科打狗队专惩出卖同志的叛徒。 地下党组织为了确定李士群是否已叛变,就命令他刺杀丁默邨,以考验他的忠诚。 李士群领受任务后,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丁默邨当时任《社会新闻》主编,是他的上司,他还不敢对丁默邨下狠手,还指望着靠他升官发财呢。 李士群思前想后,决定当“两面派”:一方面欺骗组织,说自己好不容易打进中统特务组织内部,如果除掉上司丁默邨,自己可能会暴露;另一方面,将组织要他杀丁的任务全部告诉了丁默邨,从而博得丁默邨的信任和欢心。 两人一阵商量,觉得中央特科打狗队太厉害了,得找个替死鬼向中共交差。 最后,他们决定将国民党中统上海区区长马绍武作为替死鬼,并制定好诱马绍武出来由中央特科刺杀的计策。 李士群这边将计策通知了中央特科打狗队队长邝惠安,并约好由李士群用拍肩膀的方式指认马绍武。而那边丁默邨就发邀请马绍武到一家高级妓院喝花酒。 中央特科打狗队邝惠安依计划率领几名队员在那家妓院附近埋伏。而马绍武不知这是一场“鸿门宴”,兴冲冲地坐上自己的专车来到妓院。 然后,在马绍武下车后,就由李士群拍他肩膀的方式,向埋伏在附近的中央特科行动队员发出信号。 中央特科队员们在队长邝惠安带领下,在马绍武身后现身,拔出手枪,几人同时向马绍武开枪。马绍武身中数枪倒地。邝惠安他们见马绍武倒地,就迅速离开现场。而李士群和丁默邨虽然心中有数,但还是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和中央特科神出鬼没的行动吓得瘫倒在地。 国民党中统对马绍武被暗杀感到非常震惊。其头子徐恩曾亲自查破此案,并将最大嫌疑人丁默邨、李士群两人抓捕。但由于没有实在的证据,而且丁默邨有其他靠山就被放了出来。但李士群还被关押着。早已跟随李士群加入中统的老婆叶吉卿为了救出李士群,就到处送钱,还不惜献身。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士群和丁默邨都投靠了汪伪政权,成为日本人的走狗。后来,丁默邨被国民党中统枪杀,李士群则由国民党中统特务离间,被日本人毒死。
    近代中国圈
  • “这是供奉祖先的地方!不能放别的人!”父亲吴维棣怒吼道。“我不换!这个人可是我们的大导师啊!”吴焕先争辩道。
    吴焕先,鄂豫陕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他1907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1935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时任红二十五军政委的吴焕先在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时,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8岁。 吴焕先小时候,家庭生活相对富裕。他的父辈有兄弟三人,共同耕种祖辈传下的一点土地,同时还经营一家杂货店,在当时的农村,还算不错。吴焕先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 1914年,家里把吴焕先送到村子附近朝阳寺私塾读书。1920年,他又到大弯村上学。童年的吴焕先,刻苦好学,成绩优秀,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他也深得老师的器重。 1923年,吴焕先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麻城蚕业学校。 那时,麻城蚕业学校是麻城县传播马列主义最活跃的地方,因为当时麻城县教育局局长王幼安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有意将麻城蚕业学校打造成传播马列主义的主阵地。 吴焕先在麻城蚕业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思想,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教育。 在学校,他深受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坚决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积极投身游行示威、街头宣传和张贴革命标语等各类革命活动。 吴焕先的好友戴季伦,当时在武汉中学读书,并早已是一名共产党员。戴季伦对吴焕先的影响很大。在他的帮助下,吴焕先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坚信马列主义,并立志投身革命。 1924年,吴焕先在麻城蚕业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这年寒假,吴焕先特地购买一幅马克思像带回家。 过年时,他把马克思像恭恭敬敬地贴在供桌上方。他父亲看到后,非常生气,申斥说:“这么大了,还这么不懂事。这是敬祖宗的地方,你贴个大胡子老头干什么?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赶紧撕掉!” 吴焕先早就想给父亲讲马列主义,一看机会来了,就指着马克思像对父亲说:“这个大胡子老头可是个好老头,比咱们祖宗厉害多了。他叫马克思,他说的话对老百姓可有用啊。按照他的办法干,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好!” 吴焕先父亲见儿子不听他的话,还给他讲道理,气不打一处来,说:“逆子!马克思是别人家的,这儿只供我们吴家祖先!” 吴焕先不服气,说:“马克思是我们穷人的导师,值得放在这个位置。我们吴家祖先能帮穷人吗?” 父子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大吵了一架,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1925年夏,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家乡,吴焕行利用参加劳动的机会,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向群众宣扬马列主义,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及统治阶级卖国求荣、镇压人民革命的罪行,动员贫苦农民武装起来,保卫祖国。 后来,吴焕行参加了黄麻起义,随后坚持斗争并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和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代中国圈
  • 人才济济的嘉靖朝,为什么还是逐渐走向了衰败的深渊?
    2024-12-09
    3跟贴
  • 去看一场菊展吧

    2024-12-08
    5跟贴
    图片
    00:45
  •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

    2024-12-06
    图片
    06:09
  • 1928年4月21日,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罗亦农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后,英勇就义。后经我党中央特科查证,叛徒的身份令人大跌眼镜。
    罗亦农,1902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自小就投入反帝斗争。14岁时,他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就读期间,加入该校的“学生自治会” ,并参加捣毁焚烧日货斗争,受到校方严重警告。 1920年,罗亦农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批团员。1921年冬,成为中国共产党员。1925年3月,罗亦农自俄罗斯回国后,就参与组织和领导了省港大罢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他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27年11月,他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成为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1927年底,罗亦农离开武汉前往上海中央所在地工作。中央为他安排一名秘书助手,秘书名字叫霍家新,而霍家新的妻子名叫贺治华。他俩在俄罗斯结婚,并刚于1928年初由中央安排回国的。 霍家新与贺治华的结合,应该说是两人臭味相投。贺治华曾是我党我军领导人朱德的第三任妻子,在莫斯科为朱德生下一女后,趁朱德回国革命期间,托妹妹将女儿带回国,移情别恋,与同在莫斯科学习的霍家新混到一起了,随之与朱德的婚姻也就草草结束了。 霍家新与贺治华回国后,国内正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所笼罩,他们觉得革命没有前途,于是就沉迷在大上海的奢靡生活中,经常出入于高级饭店、舞厅。 然而,当时他们的收入非常微薄,党组织规定党内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只有20元生活费,这么少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贺治华夫妇的生活需要。 于是,他们就动起了歪脑筋。 因他们经常不遵守工作纪律,多次外出很晚回家,就被罗亦农严肃批评过。此时的罗亦农,在国民党反动派那儿的身价很高。当时,国民党悬赏3000美金捉拿罗亦农。 贺治华夫妇就决定利用在罗亦农身边工作的机会,搜集更多党的机密,准备与敌人做一桩肮脏的买卖。 贺治华夫妇偷偷找到英租界巡捕房的帮办,表示可以提供中共中央的秘密,但要求敌人提供2万美金和两本出国护照以换取秘密。 为了获得敌人的信任,他们就将罗亦农的地址先出卖给敌人。 1928年4月15日,敌人就按照贺治华夫妇提供的地址将罗亦农逮捕。 在获知罗亦农被捕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周恩来立即指示中央特科一边设法营救,一边查出叛徒是谁。 尽管中央特科的同志们想了很多办法,找了很多关系,仍未能救出罗亦农。但他们获得一条重要线索:出卖罗亦农的是一个女子,四川口音,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 于是,中央特科紧急对内部进行排查,最后锁定了贺治华。他们很快控制住贺治华夫妇,并进一步掌握了贺治华夫妇出卖罗亦农的确凿证据。 中央为了保护组织的安全,决定处决这一对叛徒,并由中央特科执行这一决定。 中央特科在执行这一处决叛徒任务时,由于当时环境特殊,在霍家新被枪决后,贺治华只是被击中额头,锄奸队以为将其击毙,就急忙撤离了现场。 但贺治华只是眼睛被打瞎,并没有死。国民党特务就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后因防护严密,中央特科无法下手,再加上已经夺回贺治华手中的秘密,最后中央没再追杀了。 因贺治华手中没有秘密了,对国民党来说没有利用价值,就被国民党抛弃了,她只好回到四川老家。 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坚持“宁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追到四川将贺治华枪杀了。
    近代中国圈
  • 1975年,湖北神农架,一群妇女正在田里干农活的时候,一位妇女突然因为内急跑向了树林,没想到,后面发生的事让她和其他妇女都终生难忘。
    1975年春天,湖北神农架林区宋罗乡,这里的人们还过着平静而恬适的山村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19岁的年轻女子陈传香,因其体力大、勤快肯干、劳动效率高而在乡里小有名气。 这一天,她和其他妇女们一起,按照劳动计划,来到山地里挖洋芋。 大家有说有笑地挖着洋芋,都在晒自己挖的洋芋,比比谁挖的洋芋多、谁挖洋芋大。 这时,李守芝说:“不好意思,我要到林子里去方便一下,你们帮我把一下风,别让野男人过来。” 大家哄堂大笑:这里哪有什么野男人,有野兽还差不多。 李守芝匆匆忙忙地走进树林里。 可是,没多久,就从树林里传来李守芝尖锐而慌张的声音:“老巴子来了!快跑啊!” 妇女们一听,都吓得慌作一团,有的扔下工具就逃,有的吓得站在原地不敢动了。只有陈传香和几个胆子稍大点妇女,拿起小锄刀,朝着李守芝喊声方向看。 她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李守芝一只手提着裤子,一只手举起摇晃,从树林里冲了出来,后面十多米处,一只豹子紧随其后。 陈传香反应最快,见状,忙大声喊:“李姐,到我这儿来。” 这时,豹子也看到有几个人挡在面前,就倏地一下,停了下来,眼睛凶猛地盯着陈传香她们,发出低吼声。 陈传香待李守芝跑到人群中,赶紧大声说:“大家不要慌,我们站到一起来,千万不要落单。” 一群妇女听到陈传香的话,都开始站拢到一起。 豹子只能绕着人群转,想找出到人群里的破绽。 就这样,妇女们与豹子对峙了几分钟。然而,她们好像过了好久。 豹子终于忍不了这种紧张的对峙,试图冲向人群。 在一次豹子冲击时,突然,有一位妇女摔倒在地。 还没等她爬起来,豹子就冲到她跟前,并伸出锋利的前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传香一跃而起,骑到豹子的背上,一只手死死抓住豹子颈上的毛,另一只手握紧拳头,狠狠地砸向豹子的脑袋。 豹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懵了,就不停地跳跃,想甩掉身上的重物。 陈传香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能松手,还得加劲打,快点让豹子不能动弹。 陈传香就两腿紧紧地夹着豹子的腹部,一只手揪住豹子的颈,另一只手还是不停地捶打豹子的头部。 经过近半小时的殊死搏斗,豹子跳得越来越慢了。慢慢地,豹子倒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后,就软绵绵地瘫在地上,但嘴里还在发出“呜呜”的声音,仿佛很不服气。 其他的妇女们震惊了,这时闻讯赶来的村里的男人们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陈传香,年经轻轻,凭自己一人之力,制服了一只豹子! 陈传香打豹救人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周围的乡村,还被媒体报道宣传了,她被誉为“打豹女英雄”。 #记录人间万象#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奇闻异事录
  • 少年马本斋的故事

    2024-11-29
    图片
    03:03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